月前為谷淑美的攝影詩文集《流光.時黑》做了中文部分的編輯工作,實在因為是一種唇亡齒寒感。谷淑美的書,是關於她照顧年老患病的母親,過程中進而對母親生命、自己生命的發掘,轉化為攝影與文字創作。自己進入中年,身體開始變差,也進一步想到將來要照顧家人的責任,暗暗畏懼其龐大。於是,也就想通過進入谷淑美的歷程,讓自己學習。
關於照顧,谷淑美是非常細致而有耐性的。之前電影《一念無明》中有一句很好的話:「不是什麼都可以外判的」,而谷淑美就是在自身工作以外,盡力想要全身心地投入照顧母親。她作為教授可能比一般人有資源,但她的耐心本身是超乎常人的。她設置攝像鏡頭讓自己的生活與母親的生活更貼近,頻繁地與母親溝通、見面,為母親尋找社群與落腳處,也帶著逐漸失去記憶的母親回到童年的居處。通過詩文與攝影的藝術表達,呈現了「照顧者」的責任,不單是提供外在的東西,更重要是內心的共感,谷淑美便是呈現了一種女兒/母親的體貼之心,想要全面地理解母親的內心。
書中引錄了母親的話「我的內心很複雜/我的內心仍未安定」,谷淑美敏感於這些像是包含詩意與哲理的句子,讓她的《流光.時黑》有著藝術的起點。藝術,其所開出來的空間,讓情感可以更茂盛地生發,女兒對母親的探索總無止息。谷氏的攝影作品,是跟隨母親的足跡而拍,數碼影像中留下大量黑色「起格」部分,不追求一般職業攝影的美感,而是在概念上呈現出「記憶」的缺失。而正因為有缺失,我們才會不息地尋覓。
照顧家人,會是巨大到把自己壓縮的重擔嗎?我也感佩於谷淑美在這樣困難的時候,反而生出藝術創作的動力,重新去學習攝影與寫作,這真是很豐盛的生命能量。而這能量,又同時引向她重新在城巿中發現自己與母親的未知部分。谷淑美書中寫到了她童年所居的土瓜灣,那恰巧也是我童年的居處。她以社會學者的眼光分析空間佈局,同時抒情地記敘自己的過往,歸結於一種人文主間的關懷,注目於舊城區中棲身的老人與基層,關心他們在城巿愈來愈貴的時候無處可去。
我們總有機會在生命的某些時候,想要回到內心,回到家庭。但這不代表就與更大的世界和人群割裂。想要承擔得起私己的重擔,反而需要重新把私己和世界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