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2008

鍾玲玲


「但這還不是我所要表白的,我要說的是,倘右純潔的定義就是渾然不覺,那麼不管自然而然,還是艱苦掙扎,她們的存在就從不指向自身,因而保持了與生俱來的潔淨和清白。因此,我要表白的就是,這樣的人生儘管為我所嚮往,但終究是徒勞的,在這以後,必然是幻滅的。

——多年以後,終於接獲你的來信。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我對人生經已感到幻滅,然而生活之中,還是充滿體味。」

——《玫瑰念珠》,鍾玲玲,頁86。

因為鍾玲玲太親切,連躡手躡足也做不到,她一定會跟你講話。一講話我就瘋起來。但可驚異的是,鍾玲玲的節奏異常熟悉異常熟悉,那柔和的聲調轉折與牽連斷言而又低調,我是已經聽過的了……回家苦思兩天,終於想到,那是飲江說話的節奏和語調啊。為什麼我喜歡的作者會有一模一樣的說話方式?

「跟許些人那樣,自生活變得黯淡以後,開始學習思索。儘管上帝的笑聲不無嘲諷,然而在經歷過長久的沉默以後,可以視作最終的回應。在學習中我所經歷的是無盡的喧嘩,並在嘈雜中進行分辨、歸納,和排列,以期達致終極的融和。值得慶幸的是,儘管一度作為生命支柱的柴火堆經已熄滅,但隨著長年的積聚,留下生活的沉澱,為曾經出現的事物,提供充份的說明。」

——《玫瑰念珠》,頁85

她是怎麼說呢,我提到是粉絲、從《玫瑰念珠》開始成為粉絲,她一直笑著晃晃地道:「寫得不好,但無所謂,我對自己的不好無所謂。」我喜歡的作者們分享兩種相反特性:要麼實在太懂說話、百聽不厭,要麼言語在彼手上都成多餘、透明被穿透,如齏粉落地。

7/30/2008

粉絲的辛酸

陳丹青演講。當日工作繁忙,到場時已開始,並滿座。姊妹大概見我實在太不上道,紛紛把我拋棄,我隻身。朗天坐在最後的角落,遙遙也看見思存,我則想方設法厚著臉皮坐到第一行最右邊去,台上台下距離依然不止三米。

陳丹青和我想像中,幾乎一模一樣。從神情到語氣到衣著到講話內容,幾乎一模一樣。文字容易顯得高貴、讀書人喜歡自己騙自己,我則反過來把一切打折扣、先在心裡把想像摔碎、榨乾浪漫;而陳丹青和我想像中,幾乎一模一樣。也就是說,他作訪談、寫文字,表達的就是最關鍵的東西。難得是貨真價實。單是那真假的辯證已經貨真價實。他說話引得別人發笑,我坐在第一行看著他,也許大半時間都是雙眉深鎖的。那明明是哀傷之極的內容。像他說,文革時要求正面積極,從來沒有機會畫哭的人物,唯有毛主席死時,能夠名正言順地畫,他於是畫了一幅在豐收的麥田裡農民聞得毛主席死訊而集體痛哭的畫。此即成為了真的假。關於六四和西藏,他說不想丟命所以不敢把真話全說出來,但單就他已說出來的,已經比很多香港人都激進了。內容在此不作太多重覆,橫豎主辦單位遲些會將之上網。唯是那種停頓驚人。演講途中陳丹青不時會突然短暫停頓——並不止於節奏變換,那一刻偌大會堂裡突然像出現巨大黑洞,把所有聲音都吸掉,滿座屏息,如怕驚擾了他。混成了媒體名人,但還是可以讓所有人敬畏他那突兀的節奏。問答環節裡,他其實什麼問題都罩得住,只有一次問題實在荒謬,他忍不住笑,止住了掌不住又笑,不知怎麼回答才好,我在台下已笑得東歪西倒,遙遙彷彿與他交換了一個眼神,然後一齊又笑。我想他是可以把追隨者的美好一面引出來的那種人吧,講座裡發問的人有些儘管不懂表達,但都談很有意義的問題,而我只想問他,香港老是不能抽煙,習不習慣。

背包裡一堆書,除了《陳丹青音樂筆記》,都齊了。暗忖沉甸甸背到書展一整天,若連簽名也拿不到,未免太窩囊,於是鼓起勇氣去拿簽名。滿座愉快,但拿書給他簽名的,卻沒有太多人。我不排隊,讓所有人先上;饒是如此,還有一母親用手肘頂我,要讓她女兒先上去合照,見我手上拿著《字花》,還教訓我:「他只簽自己的書,不簽別人的書。」我忍不住氣苦,把手上五本書(《退步集》《退步集續編》《紐約瑣記》《多餘的素材》《非藝術訪談》)揚給她看,她詫然,追問:這些書在什麼攤位買?我沒好氣道,自己一本一本搜尋回來的。

待到終於完成拍照,陳丹青低聲向我道:「我們往這邊走,我要撒尿去。」他並不認識我,這就是他和我說的第一句話。另一邊廂,因為講座超時甚久,書展主辦單位已經急著接他去吃飯,接待小姐著我快點,說「張大春先生等已經等了他一小時了。你怎麼不早點來簽?」自己願意等人但沒到別人願意讓你等的地步,正是上不著天下不著地,滿心酸楚,賭氣道「不簽也可以的」。記得李碧華寫她少年時在電台酒會上受了輕侮,她年少氣盛,馬上走了,走下廣播道時眼淚流了一身,不斷對自己說「你要爭氣你要爭氣!」


但最後我還是捨不得,還是要去簽。死跟,他說「有人買自己的書是榮幸」,於是在路邊的接待櫃台逐本給我簽。我送他《斑駁日常》,他便把書名和我的名字唸一次,真是有禮溫暖、難得眼神又如此驚惶突異。其實也沒想過要和他合照,只想在很近的距離裡給他拍一張單人照,但就在他給我簽名的那短短瞬間,我那部一直拿在手上的相機卻不知哪裡去了。天意弄人,求全之毀。結果沒拍成,他趕著走,我已經滿心滴血,是他主動跟我握手,說「謝謝你看我的書。」不知我當時看來是否很不開心。

後來是陳慶源先生同情我跋前躓後,送我一本《笑談大先生》的簽名本,唯有這本寫了我的名字。不盡感激。但到最後,又有何分別。問題在於,經驗本身的缺憾和匱乏。

講座本身是很有意義的,這篇側記很沒有意義。非寫不可,大概是因為之後辛酸了好幾天吧。也許是已經不夠莽撞勇猛,但又未晉於特權階級,在人頭湧湧之時一旦不夠聰明,就敗下陣來在後面滿口沙塵。什麼時候變得這麼沒有競爭力。做粉絲本來應該是開心行當,現下是真的誤入歧途了。

7/29/2008

及吾無身

葉輝書展講座時,提到老子一句:「吾之大患,唯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突然想起,這是中學時我極喜歡的句子,買來那種台灣水彩美女封面的筆記簿,內頁刷淡粉紅襯底憂鬱婉約俗氣,我在上面顛來倒去地寫吾之大患唯吾有身吾之大患唯吾有身吾之大患唯吾有身,那應該是中二或中三。讀書不求甚解,一直沒做考證,也從來沒想過要告訴身邊的同學有種這樣的想法,就是顛來倒去的抄,當頭棒喝。當時畢竟是少女憂鬱,特別記得前半句。在變向體力不支的中女之過程中,也許已經到了後半句的及吾無身吾有何患的死賴皮臉境界,才有那些什麼死亡作為動力之類的狠話。智良來信叫我愛惜身體不要總是走難一樣,我也是再抄這兩句給他。吾之大患,唯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用電腦抄書,也是有趣。吾之大患,唯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

關於身體和欲望,她會比較正面。

文明單位:千金小姐
嘉賓:葉愛蓮

***
遊戲菜鳥的幸福回憶

遠離本源與女性化——三國遊戲變體

「三國」應該是遊戲史上最受青睞的歷史背景。自光榮推出三國志系列大受歡迎之後,在九十年代中又推出了《三國志英傑傳》、《孔明傳》、《曹操傳》等變體姊妹作。1995年,那是全力備戰的會考時期,突然一天走廊上男生們奔走相告激動振奮:「有沒有玩《英傑傳》?」「好好玩!」「好難玩!」然後是一串破關心得。

《英傑傳》、《曹操傳》等與光榮元祖三國志系列相比,加強了角色扮演元素,人物養成部分也更具人性,例如《英傑傳》裡你可以把關羽和趙雲訓練成騎兵系,《曹操傳》裡的161名武將更可以分具十多種不同職業。從戰棋變成角色扮演,用文學分析的語言來說是敘事角度增加了,亦即史實開始變成故事。這其實也是一種回歸,君不見《史記》裡根本存在大量的虛構故事元素?歷史本來就充滿故事的縫隙。遊戲以幻想反擊歷史,同時作品的「複調性」也增加了。於是《英傑傳》裡千萬要保龐統不死,也有玩家力稱關平才是最有價值武將,還會出現「無賴精神」這樣的有趣道具;《孔明傳》裡,諸葛亮還可以自立為帝,不必再有被阿斗累死的悲情,我等會考生馬上將範文〈出帥表〉撕掉,樂不可支。

日本蘿蔔頭改得不樂亦乎,華語遊戲界當然也不甘後人,甚至「富甲天下」那樣的大富翁式遊戲也以三國為背景,電腦界確是「二次創作」的溫床。近年台灣宇峻出品「幻想三國志」系列(下稱幻三,今夏出品第4代的外傳)頗受好評,固然是晶魄、幻獸、連擊、加持等系統引人入勝,但最難得的是劇情用心,愛情線混化民族恩怨,比如幻三1代分黃帝線和蚩尤線,忠奸徹底顛倒,玩蚩尤線的恨黃帝,反之則願為黃帝死,各自刻骨銘心。當年攻破幻三2代毫無困難,但破關時因劇情伏案大哭。幻三非常著重人物設定,2代裡的諸葛亮和郭嘉是BL美男子之極品,我一度以二人頭像為電腦桌布。啊,電腦單機遊戲已進入女性玩家佔強勢的年代,乾物女額手稱慶。

7/27/2008

維持三米距離


(照片於網上下載)

劉美兒一個勁地否定我:「你咁樣真係唔得。」

明日才是正場演講

7/25/2008

本週末變態日程

7月26日星期六
1130-1330 葉輝 主講「開卷與開懷——讀書人的EQ管理」,鄧小樺主持,書展會議室406-407
(呢個題目,有乜可能唔係玩我呢?)

1430-1600 張大春主講「華文世界語境的衝突和交流」,初安民主持,書展會議室406-407

1600-1645 KUBRICK新書發佈會,陳智德、李智良、葉愛蓮、袁紹珊、鄧小樺,會議展覽中心大會堂

1730-1900 哈金主講「個人與文學」,梁文道主持,書展會議室401

1930-2130,洞爺七犬主講,「將日本帶回香港」,灣仔軒尼詩道富德樓9字樓獨立媒體會室

7月27日星期日
1000-1045,鄧小樺《問道於民》新書發佈銷情告急樂天知命攤大手板對談會,鄧正健強勢出席。

1400-1530,許知遠「被禁錮的頭腦——中國年輕一代的挑戰」,會議室406-407。

1500-1630,陳家毅、何培斌對談《城巿磁場》,鄧小樺主持,城邦書店。合辦單位:字花、明報、積木文化查詢留座:2877 8606講座地址:灣仔軒尼詩道235號

1630-1800,陳丹青「從毛澤東到董其昌——我學油畫四十年」,會議室401。

7/24/2008

2008書展心頭肉

書展兵荒馬亂,我總是忍不住害怕,以致於躲在路邊靠牆坐下,就看書。今年的三本書總算是出來了,死死活活總算出來了。對出版社盡自己的責任,推廣開始。請大家熱烈尋找以下可能被忽略的非暢銷類書籍,或者在書展,或者在書店。


1. 《是她也是你和我——準來港女性訪談錄》,曹疏影、鄧小樺編

這本書是十位香港女作者訪問十位準來港女性。所謂準來港女性,是指丈夫為香港人,自身為內地人,還在等待獲批香港政府身份證的妻子、母親。香港政府的人口政策、分娩政策,香港人對內地人的歧視,以致中國傳統婆媳關係,都在她們身上投下了巨大陰影。有人因高收費生育政策被迫流產,有人面臨母子被迫生離、兒子被丟入香港孤兒院的荒謬境地,有人為不喪失和年幼女兒在一起的基本權利而忍受著丈夫乃至丈夫一家的虐待,有人屢遭家庭暴力尋助無門,有人因被剝奪經濟能力而損耗著自尊和青春,也有人因為生育政策的高昂費用被迫成為高齡產婦……

我希望這次合作可以成為一個範例(也算成功吧),讓文學作者和社會聯合起來,作者可以汲取別人的生命經驗作為寫作養份,而需要代言發聲的人也可以得到文學作者的筆。而我可以保證兩件事:一、許多故事真的可稱荒誕奇情;二,作者們捕捉故事重點的能力,貨真價實。

作者名單(出場序):曹疏影、曾淑玲、謝旭雯、梁以文、陳麗娟、黃靜、梁璇筠、張婉雯、鄧小樺、柳村。因為自己太忙,工作都落在偉棠和疏影身上,非常慚愧,只好發瘋似的宣傳贖罪。現時據說街外的商務已有售(書店如欲取書請聯絡聯合物流),另外明天我們會帶書到書展的紫羅蘭書店攤位(hall 2右上角, 32, 34, k31,33,)和阿麥(Grand Hall A17)攤位。


2. 《問道於民》

這個封面夠驚人了吧,
還要被放在「紅出版」(hall2 左下角,2A02, 04)的江若琳和maggie(race)的明星書附近,簡直係行為藝術了。
本來裡面的照片還真的不錯,但印得偏暗,紙又太吸墨。只能說,這些人本身是好看的。而且,訪問集蕪雜難編,所以其實挺花心力。

葉輝序:散文集或訪談錄
朗天序:假如她的訪問名單曾包括德里達
黎佩芬序:關於鄧小樺
自序:泥上指爪
I. 寸寸挽強弓
動物兇猛—梁文道令人髮指的青春
賈樟柯,在工作之後喝酒之前
於積木游戲的縫隙睜大眼睛張望—訪問並認識崑南
公主是我們不敗的夢想
《香港電影》大茶飯
II. 竹杖芒鞋輕勝馬
歷史的個人,迂迴還是回來——與梁秉鈞的一次散漫訪談
一種容與的複雜——關夢南訪問
年輕的形式,或智海的力氣花在什麼地方
創造人生.消滅作者.年輕非典型——董啟章告訴了我­們甚麼
陳炳釗:在疲累中觸摸歷史
III. 歌鼓驚山草木動
現實就是超現實——訪《城市中國》主編姜珺
三個女子四個政治關鍵詞
新舊動力——訪葉蔭聰,關於學院與社會運動關係的回顧與前瞻
反對盲目發展主義——訪何慶基
親身­經驗教學語言——蔡寶瓊

買書還罷了,倒是還有一個活動,星期日早上10點至10點45分,在會議展覽中心大會堂攤位,我還未想清楚都不知好不好意思叫人來。叫吧,這麼早叫人來買書我還是人嗎。不叫吧,這本可憐的書又不知會淪落到什麼程度。

3. 《斑駁日常》(至KUBRICK:2A28,30,HALL2最左的一行
我想這書應該是來這個BLOG的人都應該會喜歡的。但我還是要指出今日見了好幾次的現象:少女翻弄《斑駁日常》,然後放下,另取葉愛蓮《男人與狗》到收銀機付錢。看來真是天意如此。

《斑駁日常》賣點有三:樊善標、謝曉虹二位惜墨如金,竟然在短時間內擲下序言。其次,黃衍仁、黃靜、鄧肇恒、柏齊幾位提供了美麗照片。三,裡面有我的狗的照片。

大家最近忙著推薦《房間》。那麼也提醒大家有關陳智德的《愔齋讀書錄》



——我現在已經肯定,出書就像生育後代,自討苦吃擔驚受怕。把舊文輯成新書,像鄧正健那樣HARSH的人會說這樣太不上道,但其實編舊文如將幾個人生拼貼一起,其中支離散亂骨肉分離又重縫合,已成幻痛,無人知曉。簡直如討債一樣。夤夜,還要趕稿,明天還要帶團,滿口辛酸,好想大哭一場。


4. 然後是粉絲出櫃。

說到粉絲,我哪裡是劉美兒那個層次呢,我只是個太認真的讀者而已。

以前梁文道傾向將我定位為文藝少女,但發現我反應並不熱切,而最近看來已經摸準門道,今次見面時自動提出「可愛」二字。從這個意義上說,「讀者」真是很幸福的位置。

上書局的攤位(hall2 2A18)有好些知識型的書賣10元一本,我看著王慧麟,實在不忍,過幾天再去掃一些貨。我其實常常不忍過去上書局的攤位,因為那裡諸君子當場叫賣,雖然聽他們說話真的好笑,但我還是不習慣被一群作者反過來獻殷勤,作為讀者這樣會折福的。

7/23/2008

青春垂暮安達充

怎好意思告訴人呢?看來我還是很喜歡安達充。那個畫風和人面都極盡簡單、題材和情節重覆、製作公式已經完全被摸透的安達充。那個安達充,好像從未走出過「青春」的陰影,現年已57歲。我沒有很迷安達充經典的《Touch》,只看完了他巔峰已過的作品《H2》,最喜歡的是《安達充短篇作品集》(下稱《短篇》)。

安達充常畫運動題材,於是有稱他的作品是熱血青春校園漫畫;其實安達充,非常靜。「熱血!青春!激鬪!」,往往是貼在校園走廊上的簡陋漫畫海報,走廊上空無一人。海水邊上的美麗女孩,努力訓練的棒球隊,揚起的長裙裾擺,午後榻榻米上的半碗茶,都是凝鏡。安達充的青春是回憶,日本小村鎮裡的舊式生活,電腦不常見,二十多年來,連人物衣著風格都改變不大。
漫畫的分格類似電影分鏡,安達充的分格簡潔跳躍,我還記得小學時看《Touch》劇場版,達也投出決勝的全場最後一個球,然後是幾個靜止的碎鏡,球場上空的藍天,放在窗台的收音機,空無一人的更衣室,蟬鳴噪耳而故事已經完了。這是非常詩意的反襯高潮,一個小學生,第一次明白,這就是「最重要的時刻」了——它會留下意義的空白。

畫風簡潔,時態穩定,安達充的重要特徵是,重覆。人物樣貌相近,性情純良,主角都是慵懶寡言,不敢表白,擁有天才卻不努力,連帽子都不好好戴的男孩。 女角要麼是品學兼優全校注目的領袖型美女學生,要麼是有點傻傻的可愛女孩,整個故事裡沒一個人懂得表達自己,於是必然有一隻善解人意的動物。看著他不斷重覆,到最後角色的名字、樣貌,故事的背景和主題,都刷淡消失——但那個簡單、含蓄、瞌睡,目標清晰表態模糊的青春感覺,卻一直留下來。安達充的畫風是背景經常大量留白,這固然是偷懶(在新出版的短篇作品集裡,說主角作夢到了異境,然後連續五格空白,旁白還道「這是…全然白色的世界……真是……漫畫家的天堂啊」,真無恥)但留白也非常深刻地讓我記住了,陽光。陽光是透明的,靜止,若有所示,一如時間:當我們嘗試把時間停頓,就更彰顯了它的流動。

整套《H2》不知給哪個男孩子借走石沉大海,《短篇》則是一直珍藏。記得當年,看完就想自己動手寫故事。《短篇》的卷一卷二是1996年版的,裡面收入的包括安氏八十年代的作品;月前經過報攤時,發現天下又把它重出,封面換了白色縐皮瓜紋紙,出了卷三,又乖乖買。論創作力,當然是感覺如垂暮;但同時,還是緊緊抓住了青春的空白——也就是,不接受所謂現實。裡面竟然有一篇以男女互相改裝調換角色的《偶像A》,在高清年代簡直匪夷所思,真是只有畫什麼人都一個模樣的安達充才做得到。還一篇「情書題材@電郵時代」,令人髮指,是想用愛來抵抗科技?!安達充從來不防守自己的弱點。他安心於懷舊、落後、簡單,拿著彈叉打核子武器。說得出口嗎?我這樣機關算盡過於認真的讀者,喜歡這樣頭腦簡單自我重覆的作者。


7/22/2008

1. 文明單位:文學深水埗
嘉賓:胡燕青

《更暖的地方》以秀麗的文筆談草根地方,胡燕青那麼溫婉也品味到並寫出了草莽節奏。

2. 文明單位:michael haneka
嘉賓:陳志華

好啦,我真是挺迷漢尼卡的,但因為工作,又一場都看不到。漢尼卡影展都看不到!我還是死了吧!!

3. 文明單位:改變世界
嘉賓:張鐵志

前些日子失眠,翻《反叛的凝視》,發現這真是本治療失眠的好書——治療失眠不是讓你入睡,而是讓你的不眠進入另一層次、不再成為苦惱:所以治療失眠的是書裡一再迴蕩的那個主題:這些人以前嘗試改變世界,甚至改變過世界了,現在還在改變世界。鐵志過境,把握機會請他上節目做雙語廣播。

4. G8工作:〈來自2050的訊息〉


5. G8工作:〈他者令我們的眼睛更清明〉

題目改得頗衰,但我是有那種能力的:可以在人群裡一眼認出和自己類似的人。有的相似的人是不可以接近的人,有的可以。

6. 書展如催命。今年有三本書與我有關,兩本是自己的書,一本是與曹疏影合編(工作做得不多,非常慚愧),今天是書展開鑼,竟然只有《斑駁日常》印好了。

7/20/2008

冷靜光榮三國志

生命只有六週,見星期日明報。刊在古典音樂專欄下面,實在偉大。情感滔滔,一動筆就超字,發篇釋題只能刊在此處。

電腦遊戲菜鳥的幸福回憶

本欄與一般電腦雜誌上的懷舊遊戲欄真正不同之處在於,它是由一個不懂遊戲的編輯策動一個並不真正精通遊戲的作者撰寫而成的。是的,我不是專家,是菜鳥玩家,是有意見、有記性、講感情的玩家,而且是一個被生活和工作迫得只能回憶打機樂趣的玩家(淚奔)。三十歲後,沒有太多時間沉浸於虛擬遊戲世界,至今未叩網絡遊戲大門,斥巨資買來的正版電腦單機遊戲光碟塵封,連安裝都沒時間(再淚奔)。但回憶是美好的;卡關無法突破時,上網找到攻略指示,看到版上「我都快瘋了!」的悲鳴、「大大!神會保佑你!」的感激,誇張而由衷,我心共鳴泉湧,深覺自己屬於一互相扶持的共同體。失敗者築成歷史,菜鳥也要發出死前的高昂唳鳴!

冷靜光榮三國志

趁《赤壁》上畫,談談日本光榮公司所出的,經典遊戲《三國志》系列。《三國志I》於1985年推出,每隔2-3年推出一款新的,《三國志XI》是2006年推出,橫跨21年,光榮三國志系列應該可以成為不少上司和下屬的共同語言。《三國志I》是世上第一款以三國為背景體裁的電腦遊戲,一上市就好評如潮,奪得當年日本BHS大賞第一名及最受讀者歡迎產品獎。DOS系統,人物姓名英文拼音,地圖以數字劃分區塊,人物頭像簡陋「起角」,按鍵時的伴奏是286機器運轉的嘎嘎聲——這樣粗糙的設置給玩家所帶來的神話般的震撼感,是現在被過盛影像所麻痺的一代永不能體會的。

我在會考那一年接觸《三國志V》,深覺光榮為玩家所建立的世界,條理分明結構簡潔,它精采地簡化現實再放到遊戲中,以指令清晰地鋪排出不同的經營國家之道。第七、八、十代曾加強了人物養成的色彩,但引來傳統玩家反彈,他們認為三國志系列應該是關於戰爭和外交的——也許包括非人性、純結構、反情節、以數字治國,純然男性的特質。嗯,所以我不算很迷三國志。但我也佩服光榮,他們把這種minimal的理性作極致發揮,幾乎徹底拋棄體驗;你在遊戲裡所做的,就是計算、決定和等待,鼠標移動路程簡單,按鍵清脆,一切安靜而乾淨。

也許是反體驗,所以三國志竟然到2006年才加入些許3D元素,我此等反3D人士更是肅然起敬。三國志堅守古中國2D畫面美學,比任何華語遊戲都堅執。冷靜的2D更鼓勵我們把所見之物當成虛擬對像,教人投入的3D則是要追求逼真甚至超越真實。三國志系列對自己的美學有貫徹而堅持的信念:君主應該把天下當成掌中物,而不是當成自己。

字數有限,情感澎湃。《三國志》系列所派生的姊妹作、改編大潮,只好留待下周再談。

7/19/2008

文學旅遊驚喜



今朝u magazine文學旅行開動,實在欣喜。遭受日曬雨淋,團友不但沒有吐過不滿,連臉色都是怡然的,一直很有耐心地聽。而且並非字花塘水滾塘魚,竟有四份之三的參加者並非字花讀者,可見文學本有潛在巿場,當然,也是U magazine的讀者水準高。跨界合作的成果令人欣慰。我格外欣慰,因為有一名美少女送了自己手製的書給我。太誇張了!!會折福的。



唯一遺憾,是走到許地山墓,大家還未來得及給鞠個躬,突然就下起雨來。






外援鄭政恒非常耀眼,深慶得人,在此鞠躬。郭詩詠、高俊傑和陳子謙均才高八斗,本人只須在旁陪著出汗,慶甚。全程最大敗筆:竟無人帶一本《字花》傍身宣傳,我們還是一頭撞死算了。旅行的片段據說會在書展期間播出,裡面會包括南洋國寶郭詩詠的訪問。

長短句

1. 早上發現書的封面真的印錯了,幸好改得來,嚇出一身冷汗。 出書如生仔,都是:一、清算自己的人生;二、自己搵黎嚇自己。因此叮嚀自己要求別太高,別介意錯字,別要求書和自己想像的完全一樣,別覺得這本書要代表整個自己。惟還是擔心令出版社蝕錢。

2. 病後氣弱,一直覺得透不過氣來,煙都不想抽。翻出中醫口訣,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氣短,算是傷脾和傷肺的癥狀。

3. 總之我就是林黛玉了,心裡默誦著「朝罷誰攜兩袖煙」,一邊交了六篇稿。其中兩篇還是高燒昏迷當日交的。

4. 因為要學習U MAGAZINE和書展合辦的文學之旅(由南洋新娘台柱詠帶隊),查看許地山的資料。許地山是因為過度奔波,48歲心臟病發逝世的(咦,王小波47)。小思文章說,檢視許地山的日程表,全是社會活動,無暇研究學術。有趣。

5.一放鬆就脆弱。G8 CAMP後去居酒屋那晚放鬆了,次日遇到一件小事,只覺無法忍受,轉來轉去急得想哭,坐下控制情緒,突然手腕一抖,把手上的軟皮記事本遠遠扔出去。我平均三年才摔一次東西。有趣的是,旁邊洞爺甲犬說,「咁都算發脾氣?」乙犬則曰「sorry喎見唔到喎。」實在是solidarity。丙犬過來陪我抽煙,算是稍慰,日久見人心啊。

6. 黎佩芬在星期日明報叫我攝牙罅寫幾個禮拜GAME,本週起,600字。一時貪,又應承。本週日起。

7. 七月七日起,在經濟日報有個貼近時事的小專欄,叫「及時語」。一週六日,wise不能search,不知能寫多久,不會常常貼出來了。原來挺多人看經濟副刊的,不少朋友來報。

及時語發篇詞

作為一個文學雜誌編輯,雖然在報章裡寫評論和專欄,但開設一個以抒發時事感觸為主的專欄,對我而言還真是一個新嘗試,新挑戰。時事浪奔浪流,資訊爆炸的年代,人人都已從「讀報紙」變成「揭報紙」,地球破壞、國際政治風雲、鹹花法庭新聞、倫常慘劇、走投無路、狂喜狂悲的萬千事件,往往就像紙頁那樣輕輕被我們一揭而過,激不起長於一日的感觸。這是令人害怕的:因為看到的太多,在過多的資訊反而成為遮蔽,我們反而什麼都看不到。

而我的閱讀習慣,是像讀書那樣讀新聞。我看頭條,也剪下一些沒人注意的小花邊。書是緩慢的,文學尤其深沉;因為習慣緩慢,以致我常常在大眾忘記了之後,才說得出話來。而我常因抱著太多關注和感觸、一些覺得對他人也有意義的思考和評論,以致夜裡無法入睡。於是我懂得,有些話,要在某些時候說出來、並被人聽到,才有意義。

「及時語」的意念,當然是來自《水滸傳》裡宋江的外號「及時雨」,雖然我是個女子,但也羨慕梁山泊的草莽氣魄。雨是滋潤;而我們對時事的一點月旦,時下流行形容為「口水」,真是微不足道。但我的想像還是美好的:紙頁匆匆揭過之間,為不相識的人事,噴灑一點口水,裡面到底仍有對陌生人與城巿的一點關心,到底算是一種人心的溫度吧,平民月旦時事,可以暢快,大概亦能有美麗的俠氣。對他人和他事的關懷,長久累積起來,也會塑造是一個更開放和有情有義的自己。願與讀者共勉。

7/11/2008

尾聲的時候,人們擁抱、握手、交換聯絡,我則坐在一旁抱著椅背像謹慎孤僻的女童。
道別是很可怕的,在巴士上內外齊聲高叫「AN-ANTI-ANTICAPITALISTA」——明知道別時一切都會超現實地美好必須打折,但還是無法抵抗,道別就是這樣可怕。
等到所有人離去之後,我開始逐一地想念他們,並且感到所有時機都被我錯過,為什麼我不和他們拍照呢,為什麼我不和他們喝酒呢,為什麼我不走過去和他們說話呢,為什麼到最後我連名字都不和對方交換呢,心頭大亂,直至後來,我終於記起,我為什麼總是不和人好好道別,為什麼旅行時從不輕易交朋友,為什麼要一個人住,為什麼不想知道別人的名字和聯絡方法。因為異地相識註定道別,道別會指向突然而徹底的後悔——後悔——推翻行為原則——失控狀態。而且總是等到人家走了之後才失控,有乜謂呢。

7/05/2008

出門.明志

可愛再出發

(兩星期前的明報「自尋短見」,之後朱凱迪周思中等就在東京被扣。可憐「遊必有方」這個名還是我改的。現在剪了手塚頭,偏離了可愛路線,但希望,成行。)

因為自小看日本漫畫(《亂馬1/2》之類),我確有作可愛狀的習慣。當然,平心而論,25歲後還作可愛狀,我的目的通常都是要人難受。最初買下日本學者四方田犬彦的《可愛力量大》,無非是展示身份,或向一眾不願意接受我的可愛之友儕發動攻擊(社運朋友看見我手裡拿著這類題目的書果真臉色如土,這方面來說社運界要比文學界和學院保守)。但後無論如何,我偶然就會想研究一下「kawaii」、「萌」這類東西。 來發現這實在是本令人驚喜的好書,到頭來我不斷買來送人。

可愛是什麼?在日本年輕人流行文化的語境下,連日皇明仁都會被少女以「可愛」形容。除了分析流行文化媒體中「可愛」的用法,四方田犬彦還對一群年輕大學生(男女均有)作了問卷調查,在他們的使用方式、正反對照之下,細心推敲出「可愛」的定義:簡而言之,「可愛」在「美麗」旁邊(不完全等同,有時次一級),與神聖、完美、永恒對立,始終都是表面的、容易改變的、世俗的、不完美的、未成熟的。這些會被成年人或某種主流話語視為缺點的特性,相反卻能造成一種親切、伸手可及、心理上容易接近的感覺。「永遠的可愛」是一個矛盾概念,但因此,「可愛」一詞便涵括某種「奮不顧身地投入當下躍動的感受」的衝動——嗯,「可愛」的女孩通常有點不顧儀態——因而比「美麗」一詞伴隨更多肢體動作。

作者的分析說來平易淺顯,裡面卻有著文化理論的脈絡,不但援引日本經典如谷畸潤一郎的《陰翳禮讚》,也旁及西方理論家如羅蘭巴特等,他對「可愛」與「怪異」的比對就是精神分析學的路子:被認為「可愛」的流行玩偶,都往往強調身體的某一部分(眼睛大得不合常理)、扭曲比例(頭大身小),如果沒有「可愛」概念的一層薄膜遮蔽,這根本就是怪異。可愛與怪異只是一線之差,這既是我的敵可愛朋友之心聲,也讓我本人心服——可愛並不平板。作者的研究態度是「我不屬於可愛族群」,但他分析少女語言的仔細、儘量把具能動性的部分勾出,意圖鼓勵年輕族群、建立一種更主動開放的少女主體性,也算是個令人溫暖的學者大叔呢。

作為商品文化的一部分,「可愛」固然有其消費和全球化性質,作者不曾迴避,但他通過分析幾份少女消費雜誌,顯示了多元化的可能:《Cawaii》裡的可愛,意思就是被男孩搭訕,雜誌銳意提供一種萬試萬靈的方法,把少女打造成同一種人;《Cutie》則儘可能地提供方法讓少女把自己變成心目中的人、形象要與別不同,塑造獨立思考的分眾讀者。以此分析觀香港的流行雜誌,香港社會的偏頗一目了然。

看《可愛力量大》時正值皇后碼頭,天天鍛鍊身體;看到「『可愛』比『美麗』一詞伴隨更多肢體動作」,馬上眼睛發亮,在blog上以紅字標出。一年後重提此書,我是想七月初到日本札幌去看看反G8。



工作做了一半。沒辦法把該完成的完成,已經通宵寫了八篇文。什麼都未幹,錢也未兌,包也未收拾,我已moon walk(因眼瞓而失去平衡)。第一次到日本,不會是一般想像的豪華札幌行;我這種人,純粹去旅行都大可丟了小命,橫豎是死,不如死得有少少目的。總之, 能離開,能入境,就好了。之後一段期間,我會在這裡:遊必有方@G8

7/03/2008

賣點

「文學撈飯」是文學節邊緣節目,不被提起,全靠我們自己做宣傳。除了兩位人氣嘉賓之外,賣點還有陳滅和黃衍仁的沉鬱戴望舒短片。除了真正的賣點之外,鄙人還自製賣點:剪短了頭髮,現在很像手塚治虫漫畫裡的短曲髮女角

文學撈飯——文學進入電視經驗談

  嘉賓:梁文道、王貽興
  
  主持:鄧小樺
  
  時間:7月4日(星期五) 7:30 pm
  
  地點:中央圖書館演講廳
  
  《字花》主辦
  
  =====
  
  香港社會是影像文化主導,而文學一直位處邊緣;要推廣嚴肅文學,必須借助大眾媒體。而電視是現時最普及的大眾媒體。每隔數年,都會出現推廣文 學的電視節目;同時,許多文學機構、文化人都有與電視台合作推廣文學之經驗,這些經驗需要整理和檢討,以推動大眾媒體的良性進步,並幫助他們推廣文學。而 民間、關心文學的人也應該嘗試製作一些與文學有關的錄像,在大眾媒體以外提供其它更多的選擇。
  
  走出書房,爬進電視,梁文道歷年主持讀書節目,《開卷八分鐘》等等紅遍中港,王貽興經歷《謎》之洗禮後推出《香港筆跡》,兩人會談,定必揭示 文化節目製作鮮為人知的辛酸與竅門,又同時把經驗錦囊傳承,讓其它文學小隊心有靈犀日後突圍。同場加映民間製作,黃守仁攝錄詩人陳滅追尋戴望舒的足跡,一 同出走、目眩神迷。

   過去數年,在大眾媒體上出現了較多與文學掛鉤之節目,增加了普羅市民對香港文學、嚴肅文學的認識機會。本座談意在邀請涉事較深的兩位媒體文化人,到場分享 他們的經驗,邀請兩位在電視媒體上有推廣文學經驗的文化傳媒人,到座談會現身說法,講述他們在電視上推廣文學的經驗,將節目製作、撰稿、與各個單位磋商的 成功與挫折,與大眾分享,並與到場參與者一起檢討大眾媒體的節目製作形式和取向。
  
  此外,本座談會也希望是一個催生民間製作推廣文學之錄像的機會及經驗。同場亦會播映由民間(由《字花》籌備)製作之文學錄像,展示民間推廣文 學的方式,供嘉賓講者及觀眾品評。錄像長約20分鐘,關於中國現代重要詩人戴望舒在香港的生活及文學工作。資料搜集及內容大綱由實力堅強的香港文學研究 者、詩人陳智德主理,由獨立影像人黃衍仁,以紀錄片形式,將戴望舒蜿蜒的香港生活、滄桑的獄中題壁,陳智德深沉的聲音,配合詩意的影像製成作品。
  
  附:戴望舒簡介
  
  戴望舒生於1905年,是中國象徵主義的重要詩人,也是重要的翻譯家。曾赴國留學,其名作〈雨巷〉傳誦一時,亦是會考中國文學的範文篇章。戴 望舒曾往法國留學,翻譯大量外國作品,1935年春天,由於他參加了法國和西班牙的一些反法西斯游行,被學校開除,於是便啟程回國。1936年10月,戴 望舒與卞之琳、孫大雨、梁宗岱、馮至等人創辦了《新詩》月刊,這是中國近代詩壇上最重要的文學期刊之一。
  抗日戰爭爆發後,戴望舒轉至香港主編《大公報》文藝副刊,並且創辦了《耕耘》雜誌。1938年春主編《星島日報·星島》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編《頂點》。1941年底被捕入獄,於域多利亞監獄寫下名作〈獄中題壁〉。
  1949年後,戴望舒曾擔任新聞出版總署國際新聞局法文科科長,從事編譯工作。1950年在北京病逝,享年45歲。安葬於北京西山腳下的北京香山萬安公墓,墓碑上有茅盾親筆書寫的“詩人戴望舒之墓”。(參見維基百科
  
  參考文章:
  陳智德:〈詩幻留形.戴望舒的香港時期〉(文匯報)
  
  陳智德:〈藝叢散記:獄中的戴望舒〉(文匯報)
  
  梁寶山:〈「為歷史招魂——關於自由」之戴望舒回魂

7/01/2008

閉關及外來音

1. 文明單位:parody
嘉賓:陳炳釗、潘惠森

《老鼠.復仇.劍》——連結裡還有照片——上演,魯迅《故事新編》本已是諧擬巨作,又遇上令人精神一振的組合,我忙忙又把碩士論文裡關於諧擬的那部分print出來。話說回來,我也沒來得及問陳炳釗和潘惠森,都是三樣無關聯事物串燒,「流星.蝴蝶.劍」或「天涯.明月.刀」式的,和「索女.喪屍.機關槍」式的,其語感上的差異,到底還代表什麼?

***

總算寫完一篇非交不可的稿,在週末出發前,所剩下的事大都屬於非寫作性質(如果沒算漏)——當然也有萬千工作,在時間的磨擦中,逐漸脫落地上。做不完就做不完,沒辦法。最在意的是,零三年以來,首度缺席七一!!一定會遭報應。

***

還錯過了6月28日內地網絡上的「刪帖門」事件。因女學生被姦殺而公安懷疑包庇事件,貴州萬人圍公安局,片段上載youtube。因而引發新一輪刪帖狂潮,但這次兼逢歐國盃決賽夜,網友稱「橫豎是熬夜,閒著也是閒著」,大量網民與網警及版主的激戰於焉展開。流風所及,以下的網民報導就讓人神往了。錯過,只能神往。

全文

这是继地震批评事件后又一次大规模全方位的清除有关贵州瓮安6.28事件非官方新闻的帖子,地震时期,曾因有关批评,有关部门大量和谐帖子, 最近这两天,网监部门和各新闻办积极出动,全国要求删帖!各门户论坛版 主也开始删帖删到手软,天涯成了贵州瓮安6.28事件讨论的前沿阵地(虽然禁止讨论),我们怀疑天涯版主全面出动,大批帖子瞬间消失,创下了在短时间内删 除同类帖子最多的世界记录,而网友仍执着的发表事件的视频和现场图片,骂声一片很是热闹得紧,网友无法发帖,开始质问版主,把气出在版主身上。

由于网页被删除后提示是404错误:抱歉,您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该页面可能已被删除、更名或暂时不可用,网友嘲弄称做人不能太404。显然相关帖子根本删不完,通过QQ空间、博客等仍然到处流传。

由于敏感词太多,网民纷纷改变策略,发帖更加隐晦,大量使用火星文和竖排文字。在胡主席去强国论坛与网友交流的今天,在信息交流如此快捷的今天,要想更加和谐,删帖不是办法,我们认为解决问题才是上策!其实这次事件发生后媒体能够第二天就发出新闻是不小的进步!

网络的力量无法删除:明天就是党的生日了,但是所有的眼睛都在看着,一刻不停的看着,我在看,你在看,他在看,全球的眼睛都在看,看我们与党有多近,看我们与党有多远。不可否 认,大地震拉近了我们的心;大地震凝聚了我们的情;大地震树立了政府和党的形象,但是一个人的死去背后发生的事情就能够摧毁他,而这一种摧毁就在一念之间

多年后,我的孙子会问我:"爷爷,当年天涯的删贴门事件你参加了吗?"
  "参加了"
  "你是英雄吗?"
   "不是,但是爷爷和英雄一起战斗过."

 ┌─┬─┬─┬─┬─┬─┬─┬─┬─┬─┬─┬─┬─┬─┬─┬─┬─┬─┐
  │ ┆ ┆ ┆ ┆ ┆ ┆ ┆ ┆ ┆啊┆字┆索┆竖┆了┆失┆效┆重┆竖│
  │ ┆ ┆ ┆ ┆ ┆ ┆ ┆ ┆ ┆。┆。┆引┆排┆。┆效┆了┆金┆排│
  │ ┆ ┆ ┆ ┆ ┆ ┆ ┆ ┆ ┆ ┆又┆擎┆文┆。┆了┆。┆开┆文│
  │ ┆ ┆ ┆ ┆ ┆ ┆ ┆ ┆ ┆ ┆一┆能┆字┆。┆。┆也┆发┆字│
  │ ┆ ┆ ┆ ┆ ┆ ┆ ┆ ┆ ┆ ┆个┆搜┆。┆以┆简┆让┆的┆竟│
  │ ┆ ┆ ┆ ┆ ┆ ┆ ┆ ┆ ┆ ┆上┆索┆同┆后┆直┆古┆过┆然│
  │ ┆ ┆ ┆ ┆ ┆ ┆ ┆ ┆ ┆ ┆市┆这┆时┆建┆是┆狗┆滤┆让│
  │ ┆ ┆ ┆ ┆ ┆ ┆ ┆ ┆ ┆ ┆的┆样┆建┆议┆太┆、┆系┆党│
  │ ┆ ┆ ┆ ┆ ┆ ┆ ┆ ┆ ┆ ┆机┆的┆议┆恢┆牛┆百┆统┆国│
  │ ┆ ┆ ┆ ┆ ┆ ┆ ┆ ┆ ┆ ┆会┆文┆搜┆复┆逼┆度┆失┆花│
  └─┴─┴─┴─┴─┴─┴─┴─┴─┴─┴─┴─┴─┴─┴─┴─┴─┴─┘


評論:由甕安事件看輿論封鎖注定的敗局
作者︰楊寬興
節錄幾段:

表面来看,各大网站一片“和谐”,基本看不到有关这一事件的报道,但各大BBS的登陆者都会通过网站与网友的火拼意识到有不平常事件的发生,对他们来说, 这就够了,一个链接地址就能让他们看到6月28日发生了什么。在瓮安事件的信息传播中,中小BBS、MSN、SKYPE、QQ、QQ群以及海外中文网站的 存在,都使网民可以很容易了解这一事件的进展。

这些自嘲为“不明真相”的网民在了解真相的过程中,开始将言论管制当作瓮安事件的一部分来进行谴责,在网友们看来,整个的舆论管理体系已天然地站到了瓮安无良官员的一方,因而成了他们抗议和声讨的对象,于是,一起地方性的突发事件上升为对整个国家制度的控诉。

事实上,瓮安事件并不令人感到奇怪,也不特别恶劣,此前的汉源事件、大竹事件、汕尾事件等,同样都是由官员侵权引起民变,民变引起弹压,尔后是大量的网络 谴责与抗议。不过,瓮安事件却有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方面,排名世界第一的网民数量由瓮安事件中的网络抗议得以体现,另一方面,网民表现出的愤怒超乎寻 常,过去那种“中央是好的,地方官员乱来”的批评基本没了市场,太多太多的网民由这一地方性事件起,直接“恶毒攻击党和政府”,《国际歌》、《国歌》的歌 词被反复上贴,又被反复删除,八九民运及六四的图片被大量传播,甚至出现大量针对奥运的抵制言论……

如果说瓮安事件是一场骚乱的话,由此形成的网民抗议可以说成了一场“网络暴乱”,这一点是值得中共管理当局和研究中国网络舆论的人士特别注意的。根据两天 时间的观察,我可以断言,瓮安事件后的网络舆论表明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要求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对瓮安事件的抗议其实是各种民怨的汇集,这种网络抗议已有向 现实转化的迹象。面对如此强大的民间呼声,如果当局仍然依照旧例简单打压,实际是向民众表达顽固拒绝政改的态度,很可能导致民间的绝望和行动,最终堵死社 会和解与合作的通道。


我想起的是,香港的網民有時也會聚眾攻打某論壇;哎,要打就打大老虎,這才是大老虎。

***

以下是在網絡搜尋紀錄找到的,入格十四格,即這文的這個存檔已被copy了七次。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女生被奸杀 公安包庇凶手
              据谢新发和几位民众介绍,受害女生名叫李树芬,今年15岁,老家是玉华乡,从小听话懂事,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勤奋好学,学习成绩很好,人缘也很好,深得同学和老师的喜爱。
               上周六(6月21日)傍晚6点左右,李树芬班上有个女同学王骄(音),把李树芬叫出去,当晚李树芬被当地两个社会流氓强奸杀害 并抛尸河中(瓮安县西门河)。当晚11点多,有民众听到有人喊“救命”。12点半左右,王骄打电话给李树芬的哥哥,说她“跳河自杀了”。
               李树芬的哥哥及其他人一起赶到河边后,看见王骄和两个男子站在桥头,而且发现李树芬肚中无水,且事先无任何想要自杀的迹象,于是凌晨 2点左右,将三人扭送公安局。但后来获悉,次日上午10点多,三人已被无条件获释,公安局没有进行任何调查和笔录工作,还声称,受害人是“自杀”身亡。
               次日就有人告诉李树芬家人,李树芬是被人强奸后害死推入河中的,警方未作全面尸检,也未作强制措施,对家属提出的全面尸检要求 不予理睬。李树芬家人从当地民众提供的信息中获知,王骄与两名男性凶手,与县公安局、县委领导、省委领导都有关系,因此在被拘押8小时后即获释。
              王先生说,“听说凶手后台都很硬,那个王骄好像是县长的侄女。”
              政府公安要强行埋尸 受害人家属被打死
               本周一,法医鉴定也称是“自杀”,家人不服到县委上访。任职于玉华中学的教师、李树芬的叔叔,被6个便衣公安打成重伤,后医治 无效死亡,李树芬的婶婶也被打成重伤,脸部破相,不省人事。李树芬的父母一直在西门河桥边的事发地守着那副装着女儿尸体的水晶棺材。
              谢新发说,“公安局的还派人去偷尸体,抢尸,要强行下葬,树芬的家人拒绝,都遭到殴打。县长、公安局长都要强行埋人。现在好多群众守着尸体。尸体是树芬的家人自己捞起来的,公安局逼迫她家人说是消防队捞起来的。”
              他说,“每个人见到都流泪,每个人听到都气愤。”
              王先生说,“不仅她的叔叔被打死了,还有其他帮忙申冤的人也有被打死的,现在不知道具体有几个。还有几十名学生被打成重伤。”
              学生、民众义愤烧政府大楼
              该惨案引起当地民众义愤,瓮安四所中学学生到公安局请愿。公安局又出动武力镇压,至使学生和一些人民群众焚烧了公安局,掀翻和焚烧公安警车十多辆。公安被围困无法出来,各地警察纷纷调往瓮安县。
                                  
              刘女士说,“开始一群学生拉着横幅为她申冤,去了政府,没人理睬,后来又去了公安局,公安用电棍打学生,学生和赶来声援的群众就把公安局的十几辆车都砸了,后来又点火烧公安局的办公室。”
              参与今天抗暴的民众王先生说,后更多民众加入,至昨日事发,有数万民众聚集在公安局、县政府、民政局前抗议,火烧县公安局、县政府和县委大楼。
               王先生说,“县长、公安局长等领导都躲起来了,几百个防暴警也被火烧在公安楼上下不来。政府和公安完全压不住了,最后公安警察 都被赶出去了。消防队的来了也被群众围着不让进去。他们这次是见识了老百姓的厉害了。什么叫‘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当地政府与黑社会勾结长期横行乡里
              据当地民众披露,该县政府、公安局胡作非为,无法无天,长期黑社会伙同欺压乡里,动辄镇压拘捕民众,民众上访无门,怨声载道。
              刘女士说,“很多女孩被害,这样的案子,不了了之,没抓住人。有一群跟政府勾结的社会流氓长期作案,很多。”
              杨先生说,“矿山贪污的问题,还有水被污染,现在煮饭吃的水都没有。老百姓上访,就被抓。有7个人都被判刑了,说是扰乱社会治安,最重的还判了6年。”
              他们说,所以这次不仅是为李树芬讨公道,也是为其他老百姓讨个公道。
              他们一再表示,现在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请求媒体帮助引起社会关注


以下是香港兩個免費新聞台對事件的報導,大家可以看看手法的差異。我覺得要向亞視記者黃雅宇致敬,一個小小女子站在請願村民中間,以立足說明了事態。相反無記記者是以暴亂的方式去報導,躲在車中、酒店裡,很危險深入敵陣的樣子,說出來的話卻這麼親政府——那大可以在公安的保護下大搖大擺做訪問呀,何至於學舌於官方。我看了覺得難過——是群眾守著屍體不讓官府下葬,連中學生都出來請願,接受採訪的示威者都毫無戒心地露臉,這些人用命來傳送的消息,可不可以公平一點對待,一點常識、一點將心比己。做新聞的不能沒有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