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2006

推介(反)推介

0. 是誰search「論文進度很差」來到本blog?!我指著德里達和詹明信發誓,寫完論文前不會再有文字update了。

1. 《達文西密碼》

孤立又被遺棄、迫不得已,一個人去了看《達文西》電影(並在之前的早上把書看完了)。在電影期間,不斷send sms給朋友訴苦:「最刺激的一段已過好一部大悶片」、「神啊悶片還未完」。(論文未做完我連王小波編劇的《東宮西宮》都未看竟然要看這種悶片!)看完之後,因為沮喪,去了買衫。然後就去做節目「思潮作動.文明單位」。因為鄙人心情憤怒帶動了其他主持的情緒,所以這次節目(22/5)是頗為好聽的(與之前談文學雜誌那次比較一下)。

怎麼說,其實我覺得丹布朗已經是個不太詭詐的書呆子,敘述技巧頗為單調(轉換敘述角度來製造懸疑感、歷史資料完全通過對話來展現)。如果丹布朗在設計字謎和營造歷史懸案時還算有點巧智,那麼在設計人際心計時他就顯得極其笨拙了(簡直係同我地呢d香港仔相反)。而電影的取向則剛相反,懶係將juicy的愛情線、自虐線放大,加插飛車和槍戰(咁我不如去睇成龍同陳木勝啦)。電影不停近鏡映住d角色做咩呢?要讓我們窺探角色的內心嗎?佢地冇內心(inner depth)個喎,睇過書就知啦。

電影處理名畫(以及英國爵士那間滿佈古董的莊園)時,也經常用近鏡,利用名畫中的人物表情、色調來渲染片中當下的懸疑氛圍,換言之電影的處理手法是把那些古董、名畫變成當下存在的一部分,無意營造其獨特性。而小說的態度剛相反,人物在生死關頭仍然要留在羅浮宮畫廊、莊園裡大談藝術與歷史,那些藝術與歷史就被賦予扭轉人物當下存在語境的神秘光環。如果正是這種藝術拜物鞏固了敘述者的權威位置並同時令《達文西密碼》成功,那麼電影就對這些藝術和歷史顯得毫無興趣,樂於以一部警匪片毀滅這種拜物的光環。那麼什麼時候用遠鏡?電影用那種觀光式的遠鏡,映著巴黎的羅浮宮,然後警車群就駛過來了;似乎羅浮宮最令人快意的是它被罪惡侵襲。

講真,流行文化互相踐踏乃鄙人樂見;但我真係唔想付出時間同金錢囉,回水!尋找娛樂的人,千萬不要看!

2.

一直沒有為保樹立人寫過什麼,心中頗為過意不去。而這篇亦依然秉持著某種遲鈍性格和出神狀態。

6 comments:

gucao said...

正計劃明天就去看。丹布朗,對佢實在冇乜期望。原來真係大悶片。好,等我有個心理準備。

TSW,或鄧小樺 said...

孤草!你不要抱著成佛的心理啊!我也是有了心理準備才去看的!

LEE CL said...

報紙專欄女作家。

TSW,或鄧小樺 said...

咪乘機入我呀李智良!地下獨立男作家!

Anonymous said...

730你要長期貼你既文上黎呀

M said...

真係咁悶咩...好似我老點左你咁...可能唔覺意令你個防禦低左?(有無自我抬舉之嫌?)我覺得已經刺激左啦對比起apollo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