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6/2012

重守正道,有所不為



(網上過激言論我其實很少反駁。寫這篇文章,主要是在同一時間,左報攻擊青年組織者,網上有言論指自己的運動才是勝利,而同時六四示威被警方圍堵,然後控告幾位全無衝擊的示威者非法集結罪成——這是在人格謀殺的同時進行政治迫害,而我實在不想某些民間言論無意中成為了權勢的幫兇。鄙文希望嘗試正風氣,尤其希望保護本土議題,仍能是超越左右及派系的共同聚力平台。)

六四示威者被控非法集結罪成:

網上一度流傳一張改圖,攻擊自天星皇后始、長期參與本土運動的一些社運及文化界人士,包括司徒薇、葉寶琳、陳景輝、蔡芷筠,數落他們長期搞的都是失敗的社運,更陰謀論指他們參加社運只為出風頭。

馬上有網民指出,若只喜歡成功的社運,最適合某些政黨常掛的「成功爭取」banner。爭取一個安全島的行人綠燈延長十秒,當然容易;爭取民心變化、文化更新,提出社會不熟悉的新概念,這些長期的戰線怎麼能比?這些被人攻擊的社運文化界人士,一直耕耘環保、保育、反過度發展、本土自耕等等涉面深廣的文化議題,關懷人類福祉,走在社會之先,所謂「失敗」,不過是暫時的挫折,等社會主流走上來了,我們就在歷史上共同跨出一步。只有用權勢的角度思考的人,才會嘲笑社會運動的失敗。

改圖一出,網上矛頭直指陳雲,因為陳雲一直是在網上攻擊左翼與社運人士最烈的大員。面對道德指責,陳雲迅速與改圖割席,並出了status譴責該圖。該圖亦在陳雲譴責後數分鐘內,連貼圖的blog一併消失。

撇除個人因素,近來對於社運的批評,有幾點新湧起的怪論值得反思警惕。首先是攻擊社運者想爭奪勝利者的位置,不斷指責社運失敗,又吹噓自己的成功、梁振英如何有反應等等,這是前所未見的。追尋理想者,往往少談勝利,因為對公義應是無盡的追尋,一旦聲稱達到,便陷入烏托邦式的迷失。當權者聆聽、微服出巡,只是他們的龜縮,不是運動的勝利。要用到這些來聲稱自己的勝利,只是領導位置的爭奪,卻同時犧牲了理想性,對群眾教化不善。

另外有一種愈演愈烈的,是對左翼、社運的侮辱。陳雲自己也承認,在2010年後,他與左翼分道揚鑣,用自己的民粹方式去推行運動。自那時以來,陳雲時時批評「左翼」(部分被批評人士其實一點都不左,反而是出名的自由派)。叫陣不應,繼而是挑釁,開啟一種嘲笑甚至侮辱的風氣。

本人作為一直敬重陳雲的小小文人,也曾被炮火波及。其實就路線的批評,我全不介意,但後來一人一句,連身材樣貌都攻擊起來,還有意淫成份,實在難聽。雖然這些嘲笑在現實中不會損我一根寒毛,但看到之後,我亦想由衷講一句:其實我都有阿媽生架。

在一個文人的面書上看到這些暴力話語,份外令人心痛。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風上草必偃。言論領袖對粉絲的言行,理當負責,適時開導。任由追隨者借自己面書講過態的話,接近「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用高登術語便是借刀。社運從來不怕批評,抹黑最勁的是左報;但如果不走左報的黨性路線,僅僅作為一個人,當知「有所不為」四字。做了不該做的事,最慘的是辱沒自己的人格。其實我一直珍視本土各式捍衛運動,認為本土是在左右分歧之外另開的層次,可以讓各方力量有所統合。要做到令港人自豪的本土運動,必須互相珍惜包容,以彼此為己方的後盾。最簡單的,是守正道,不要放棄知識份子的風骨,不要講損傷自己人格的話。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