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2008

溫習,我的哥林多前書

不要總體化、不要簡單化、不要阻擋他的步伐、不要使軌跡凝固不變、不要追求某種優勢、不要抹殺事物也不要抹平,尤其不要做自私的打算,不要據為己有或重新據為己有(即使是通過那種名為拒絕而實為打算借此達到重新據為己有之目的的悖論形式)、不要佔用過去和現在從來都不可能據為已有的東西。

——雅克.德里達,於路易.阿圖塞喪禮上的發言。

突然發現了形式上的相似,以及剔除相似之後益發強烈的學術宗教感。我們有不同的切口。幸好不同。

我指的是哥林多前書13章4-8節。(抱歉懶起來就順手找了個夫婦真愛網頁……)

小時候人們會以為是金句內容動人、擊中人的心思和真理。但搞文學的人知道,重要的是節奏感,把一切本來專斷的標準順水推舟一瀉千里兩岸猿聲啼不盡。你看德里達的宗教真在修養裡。然後我的宗教只是節奏裡的鴉片,迷迷糊糊地說,不要據為己有或重新據為己有(即使是通過那種名為拒絕而實為打算借此達到重新據為己有之目的的悖論形式)、不要佔用過去和現在從來都不可能據為已有的東西。這麼複雜的句子,背起來人都會清醒一點。我的鴉片生於格外清醒的罌粟。

12/23/2008

愛情

(有些東西我實在不能寫,一寫就成這個樣子。)

水浸眼眉,需要改卷。回到城大,我用來儲和派功課那個小信箱前,裡面滿滿塞著「my city」project和log book,幸好都剛好塞得進去——我罵了一聲,想來學生大帝們都早已設想要把功課塞到這個信箱裡而非交到reception counter,這樣就沒人識破誰遲交了多少呀,好著數。

二千年的頭幾年我的目標都是讀博士教大學,後來不那樣想了,但真到能教大學生時,還是頭腦發熱,如同初戀。有機會瞄著自己心目中那條「大學生」的線去做,結果就是準備的reading起碼是應有量的140%,終於有一課學生抱怨「真係唔知佢做緊乜」(但親愛的同學,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巿》做乜,為什麼你們會不知道呢?連《馬橋詞典》你們都沒抱怨。)。堂堂遲放(到後來,我後面那堂的老師和學生時間一到就自動湧入,把我們趕到走廊上,然後我在走廊上抱著書和reading再演說30分鐘),課上小練習的成果都可以做成作品,討論學生功課的時間都不足夠,只能像跟學生談戀愛似的寫功課評語,寒夜裡一點半改到四點半只改了九份,像巴金(真係巴金!唔係巴赫金)的mise en sense。本來功課早就要交了,一時心軟,將死線延遲,兩星期——無論如何也是太多了。求情成功學生雀躍得意,我則氣苦含恨「我就是好欺負」(連文晶瑩都話「佢地恰你呀?」)。

故事的轉折。12月5日交一次功課,12月17日再交一次,我到12月22日去取回功課。你讓我離開,我就是另一個人了。什麼都擱著那裡涼快去。

重新on track。昨晚改卷,覺得同學用心(尤其在文字細節方面進步很大,我其實可能真是一個語文老師多於創作導師),有些人似懂非懂地跟著卡爾維諾董啟章李歐納科恩去做,某些品味的結構性轉變(要掙脫流行雜誌的審美觀和浮誇質地,教育只能做很小的部分,所謂你的生活如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在切入點和結構上的轉變則應該要歸功於其它科目的老師。用心有時就類同於愛情吧,改到激動,就想起這些功課堆在信箱裡紋風不動的樣子,如果這段期間有學生經過看到,也許會覺得被冷淡了。我經常徒勞無功浪擲心血時間訓身死衝頭腦發熱,但實際並無大愛亦非德蘭修女,能夠對陌生人熱切友善,保護機制就是對於愛我的人可以非常冷淡。對於有關虧欠,我感到很抱歉。但我沒什麼法子。漂流教書多年,每處總能數出三五個學生愛我吧,這樣虧欠下去,利疊利,報應若是我沒人愛,亦是理所當然。(說這種話是要小心的,因為會勞煩一群本來愛你的朋友衝出來示愛,千萬不必,我已知道了。)

當然,學生們亦不一定愛我。不過是功課做得比較用心,創造對主體來說應該是快樂的享受,扯到這麼重的話題做什麼?這大概便是桑內特所說的自戀,徒令人生疲累而已。胡蘭成說少妻玉鳳死時他大哭幾乎氣絕,其後要他再為其它女人流淚,卻再也不能夠,這是什麼哲理?只是單純的仆街而已。我很少在課堂外與學生接觸,歷年來與舊學生聯絡並不積極,也幾乎不在這裡寫學生,無非是覺得,關係難以把握,距離莫名其妙,付出則是一頭向前直衝青筋現晒脖子都粗了又隨時軟倒消失的牛頭人身怪獸。人與人之間互相喜歡,容易陷入危險。弔詭是,我這樣裙拉褲甩講野太快太深功課又改得慢,沒有一點喜歡,誰支持得住這樣的殘缺教師?

現在算是return of the repressed。再推盡d,最近狂煲周雲蓬〈不會說話的愛情〉,不知怎麼,經常流淚,覺得好慘啊好慘啊,到處上msn推介給人,別人若同樣覺得慘,我就覺得舒服一點。我人就是這樣壞。這首歌就送給歷年以來那些被我辜負了、至今仍未忘記我,的學生吧。



不會說話的愛情(詞/曲/唱:周雲蓬)

繡花繡得累了 牛羊也下山囉
我們燒自己的房子和身體 生起火來

解開你紅肚帶 灑一床雪花白
普天下所有的水 都在你眼中蕩開

沒有窗亮著燈 沒有人在途中
我們的木床唱起歌兒 說幸福它走了

我最親愛的妹呀 我最親愛的姐
我最可憐的皇后 我屋旁的小白菜

日子要到頭了 果子要熟透了
我們最後一次收割對方 從此仇深似海

你去你的未來 我去我的未來
我們只能在彼此的夢境裏 虛幻地徘徊

徘徊在你的未來 徘徊在我的未來
徘徊在火裏水裏湯裏 冒著熱氣期待

期待更美的人到來 期待更好的人到來
期待我們往昔的靈魂附體
重新回來


開始部分很鄉土味,畫面是傳統賦色的野性,差點就覺得這不是我的歌了;可看著每段的分割,都是前半傳統到接近陳腔,後半性感到猛然尖銳,總是留人;最重要的是,平均、劃一的節奏從無變改,我們是如何從繡花走到仇深似海?一旦仇深似海之後,「徘徊」、「期待」兩個頂真連接三段,加速推進銜接綿密,是走得愈來愈遠,卻也是走到「重新回來」。變與不變的辯證結合,一步一步踱來,事情就無可回頭,如此無可奈何無從把握無能脫逃,說是虛幻實在是寫實,把你所拋棄的理解為你的一部分,都已經是治療或者遮蔽,而非創傷本身了。

12/20/2008

黐線。點解要搞到咁。請大家幫忙。

馮炳德在皇后碼頭清場的時候,被警察踏裂胸骨,後來被控襲警,而且坐了幾個月(碰到警察的衣服也會導致襲警罪成的)。他被警察盯上,在爭普選遊行中,有警察插水,又屈佢襲警。實在難以忍受。偏偏失去了目擊證人的聯絡方法,以致要用網絡和報紙廣告來尋找目擊證人。如果大家當日在現場有目擊事件,請聯絡王浩賢 96734989。至少也幫忙廣傳。


另見:董啟章:一個好人——訪馮炳德


請廣傳以下緊急呼籲:二零零八年一月十三日星期日,二萬多名市民在港島北遊行至政府總部爭取盡快普選。下午四時半左右,遊行隊伍途經灣仔軒尼詩道官立小學對開,一名警員大字形倒地,報稱受傷。該日稍後,警方通緝遊行參與者馮炳德,指他涉嫌襲警。

翌日,蘋果日報刊登以〈雙方挨碰「插水」稱傷 警屈人襲警通緝一遊行人士〉為題的報道,引述目擊者的話指警察「插水」,馮炳德並沒有襲警。事隔半 年,到八月初,警方正式以《侵害人身罪條例》﹝212章﹞第36B條控告馮炳德襲警。案件排期於零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下周一開審。

據了解,控方在庭上不會提出影像證據,將只憑數名警員的口供指證馮炳德襲警。我們相信,當時現場除了有警察,還有很多遊行參與者目擊事發經過,包括曾接受《蘋果日報》訪問的蘇先生及另一名叫Kelvin So的市民。我們緊急呼籲蘇先生、Kelvin So以及其他目睹事件經過的市民跟我們聯絡,提供資料。

聯絡人:王浩賢 96734989(馮炳德的朋友)

相關報道:
零八年一月十七日inmedia報道:撐普選 變襲警--「我係馮炳德!」
零八年七月十四日inmedia報道:示威都要拉 警察變公安
零八年八月六日影行者短片:皇后碼頭被捕下獄者又再被誣告!8/8提堂!

蘋果日報零八年一月十四日報導全文:
雙方挨碰「插水」稱傷 警屈人襲警通緝一遊行人士

【本報訊】2.2萬人昨參加遊行,警方在灣仔半路中途匆匆收窄遊行路線,重開行車線,激起民憤。有遊行人士以臀部推開維持秩序的警員,該警員即「大 字形」倒地送院,被市民怒罵「差人插水」。據悉,警方正以襲警罪名追緝H15關注組成員馮炳德。遊行人士不滿警察任由巴士在遊行隊伍旁「擦身而過」,在金鐘道衝破警察封鎖線,高呼「爭取民主冇得退讓」。記者:雷子樂張嘉雯

警員受傷地點為軒尼詩道官立小學對出,目擊事件經過的蘇先生表示,下午4時半左右,一名指揮官指示警員開路放車行走,「嗰個警員特別拉得 aggressive(進取)啲嘅,人哋拉一條行車線,佢就拉一條半,有個戴住眼鏡拎住道具關刀嘅人就嗌話企出啲呀,挨住個警員,個警員一挨就瞓低喇。」

蘇先生表示,該遊行人士手腳並沒有接觸到警員,「個差人一挨就跌低,(遊行人士)邊有本事打佢條腰呀。」他指其後有警員衝入人群追捕那名遊行人士, 又大聲喝罵,有遊行人士不滿,大叫「差人追入嚟打人呀」,也有市民直斥「差人插水」。另一名目擊者也稱,當時該遊行人士只以臀部「挨」開警員。

●議員與記者目睹經過

該警員倒地時,本報記者在他身後一米位置,聽到該警員向同袍及立法會議員郭家麒醫生表示,自己被腰間的裝備「哽傷」。郭家麒說:「佢當時完全清醒, 話係自己跌親條腰。我可以做證人。佢情況好穩定,無大礙,手腳同頭都無事。」該名警員被送往律敦治醫院治理。不過,警方昨卻就事件發放另一版本。發言人 指,當時一名男警在維持秩序期間,疑遭一名男子打傷腰部後受傷墮地,要送院治理。案件列作懷疑襲警案,暫未有人被捕。

●重案組稍後會採行動

消息指,懷疑襲警男子為保育人士馮炳德,港島區重案組稍後會採取拘捕行動。遊行隊伍到達金鐘道時,再與警察發生衝突。警方再度封路,遊行人士只能使 用一條行車線,放行的車輛令路面沙塵滾滾,引起市民鼓譟。民陣的糾察呼籲市民小心,因警方封路時狂掟雪糕筒,「有好多市民都投訴俾警察啲雪糕筒掟親腳 趾。」專上學生聯會的遊行人士帶頭突破鎖封,高呼「爭取民主冇得退讓」、「警察開路」。有遊行人士直斥警察可恥,沒顧及遊行人士安全。警方發言人指,當時 確有市民試圖越過警方防線,但經勸喻後已返回原有路線。民間人權陣線副召集人孔令瑜批評,警民衝突源於警察匆匆收窄行車線給車輛放行,引起混亂。

●馮炳德棄高薪為保育

【本報訊】捲入今次懷疑襲警事件,正被警方追緝的馮炳德今年41歲,原是一名室內設計師。他人到中年才全情投入保育運動,為保衞皇后碼頭、灣仔街 市,甘願放棄百萬年薪的厚職。短短數年的保育生涯中,他曾被警方以襲警、阻街等罪名拘捕,及被警方踩傷胸骨,結果反被控襲警。馮炳德一直有參與皇后碼頭、 灣仔利東街的保育運動。去年8月的皇后碼頭清場行動中,他報稱被警員以腳踐踏左胸三次,醫院報告證實他胸骨撕裂、胸部受傷及腫痛。但後來被控襲警。去年 10月他與其餘14名H15關注組成員到利東街示威後被警方拘捕,事件中更爆出最少有四男三女遊行人士在警署遭「剝光豬」搜身的醜聞。

12/15/2008

烽煙與和平

1. 文明單位:烽火台與劉遵義
嘉賓:朱凱迪、陳秉鳳

2. 文明單位:零八憲章
嘉賓:潘嘉偉

零八憲章。請聯署。是廖偉棠在《今天》的朗誦會上,說大陸的朋友傳來短訊,說「請『今天』的詩人紀念劉曉波,因為他是代我們被抓的。」這大概就是張大春寫「我們活著就是讓某人死掉」的意思吧。

12/13/2008

讀點來勁的(或曰:咁先係波)

在《今天》三十週年朗誦會上聽到歐陽江河讀〈玻璃工廠〉,仍然非常激動。他當日沒有唸出來的詩是〈手槍〉,記得以前第一次讀時也是非常激動,寫的方法彷彿很簡單——「分拆」一種激烈的調動,可以掙破現實那種知性的快感——幾乎像是啟蒙理性般的可以掌握,也就是「費馬大定理」為什麼風靡世界的原因,因為它有一個看起來很容易理解的入口,老媼與幼兒均可解,令你忍不住也要試一試,然而那麼簡單的開始,你還是無法跟上那些傑出的人,他們在你身前遙遙之處,幾乎是不可理解的偉大,而腳下明明有路。是這樣,數學與詩,都成了人人可以觸摸之物,而又存在永遠待你攀登的高處。簡直令人神清氣爽。



手枪
歐陽江河

手枪可以拆开
拆作两件不相关的东西
一件是手,一件是枪
枪变长可以成为一个党
手涂黑可以成为另外一个党

而东西本身可以再拆
直到成为相反的向度
世界在无穷的拆字法中分离

人用一只眼睛寻找爱情
另一只眼睛压进枪膛
子弹眉来眼去
鼻子对准敌人的客厅
政治向左倾斜
一个人朝东方开枪
另一个人在西方倒下

黑手党戴上白手套
长枪党改用短枪
永远的维纳斯站在石头里
她的手拒绝了人类
从她的胸脯里拉出两只抽屉
里面有两粒子弹,一支枪
要扣响时成为玩具
谋杀,一次哑火

真係頂唔順

在yahoo news攝攝下睇到。

我可以講乜? 我覺得自己好低B! 倪匡火滾:分手發甚麼聲明!
星島日報 : 2008-12-12 (星期五) 6:12 AM

(星島日報報道)倪震與周慧敏發表聲明宣布分手,事前明顯沒有知會父親倪匡,本報昨日聯絡倪匡,仍蒙在鼓裏的他,第一句回應是:「發聲明?發甚麼聲明?你們有無搞錯?(沒有,真的是分手聲明。)兩個人分手為何要發聲明?註冊發聲明還差不多。」文:娛樂組

  當得知是事實後,倪匡語氣明顯變得不耐煩:「那你要問甚麼?如何看法?你和你男朋友分手,你的家長可以如何看法!可以講甚麼!你想也知道答案了,對吧?(那你個人有否覺得遺憾?)話明個人感受,我為何要告訴你?這只是他們兩個人的事,為何你們傳媒一定要浪費時間關注這些小事,劉曉波坐牢這等國家大事 你怎不去採訪?社會付出那麼多資源裁培你們,你們為何不做點有意義的事?他們兩個到底做了甚麼大事,是牽涉到人類命運還是經濟海嘯,你們一定要追訪?」告 訴倪匡,雖然分手是倪震與周慧敏兩個人的事,但因為導因是倪震和城大女生在夜店熱吻,破了學校的風氣,亦對香港教育帶來負面衝擊,已不是純粹的情人分手, 所以傳媒才會追訪,他更加生氣:「那你去問城大才對,問我做甚麼!完全搞錯對象!那請問你覺得一個成年男人和大學生在夜店鬼混對嗎?)你不用套我,我食 鹽多過你食米,肯和你說這麼多,我已覺得自己好低B!」一向予人嘻嘻哈哈的老頑童倪匡,第一次發如此大的脾氣。

1. 倪匡真的每句都中晒point。亦是,如今的娛樂新聞實在距離合理的標準太遠。

2. 看看那些藉口。熱吻就上綱上線到破壞風氣,大學生不是成年人?不能熱吻?為窺私癖亂扯一個毫無關係的理由,偽善之餘,還順道協力把大學中學化,為監控型社會作潤滑劑。這種派入學校的娛樂新聞又衝擊了什麼?

實在難以忍受。真係想嗌,停手,停手。


12/08/2008

「回到起點」

“一個民族需要的是精神的天空,特別是在一個物質主義的時代。沒有想像與激情,一個再富裕的民族也是貧窮的,一個再强大的民族也是衰弱的。在這個意義上,《今天》又回到它最初的起點:它反抗的絕不僅僅是專制,而是語言的暴力、審美的平庸和生活的猥瑣。”

北島





今天的昨天與明天──詩歌音樂晚會
時間:2008年12月12日晚八時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音樂廳  
特邀詩人與藝術家:芒克、北島、舒婷、嚴力、翟永明、韓東、歐陽江河、西川、柏樺、宋琳、孟浪、朱朱、廖偉棠、朱金石
特邀歌唱家: 范競馬
特邀二胡演奏家: 許可


12月12日下午3–5時 詩歌討論會(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12月13日下午5時30分 閉幕式(漢雅軒畫廊)


-----------------------------------------------

「中國當代詩歌回顧與展望」是香港中文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今天」文學社、牛津大學出版社,以及漢雅軒畫廊和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聯合舉辦的系列活動,旨在為中國當代著名詩人、藝術家及學者提供一個聚首交流的機會,同時慶祝《今天》雜誌創刊三十週年。


系列活动的高潮是十二月十二日晚在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利希慎音樂廳舉办的「今天的昨天與明天──詩歌音樂晚會」,特邀當代中國代表性詩人,聯同中國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范競馬、著名二胡演奏家許可,外加獨特的視覺舞台設計,為中大師生和香港市民提供一次不尋常的精神享受,在商業化壓力下獲得喘息的機會,同時展示三十年來中國當代诗歌與文學藝術所走過的艱難路程及成果。

座位有限,憑票進場。索取入場券,請電郵lois@cuhk.edu.hk,或致電2696 1710,先到先得。

時間:2008年12月12日 晚八時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利希慎音樂廳

特邀詩人與藝術家: 芒克 北島 舒婷 嚴力 翟永明 韓東 歐陽江河 西川 柏樺 宋琳 朱朱 孟浪 廖偉棠 朱金石
特邀歌唱家: 范競馬
特邀二胡演奏家: 許可
邀請出席嘉賓: 陸煥興 徐曉 鄂復明 程玉 李鴻桂 程奇逢 王渝 是永駿 王瑞芸 胡仄佳 李彥華 葉輝 王苗 阮丹青 朱濤 林歆菊 肖海生 陳仲義 任傲霜 劉蓉蓉 潘無依 徐文 甘琦
視覺策劃: 朱德華
舞台總監: 麥安
場刊編輯: 木木
封面題籤: 歐陽江河
主辦: 香港中文大學東亞研究中心 《今天》雜誌社 牛津大學出版社 (中國) 有限公司
協辦: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漢雅軒畫廊

顾问: 韓少功 余華 阿城 汪暉 賈樟柯 李陀 李零 高名潞 徐小平 駱英 胡舒立 李歐梵 王德威 小思 也斯 梁文道 鍾玲 鄭培凱 鄧永鏘 詹德隆 李慶生 陳偉光 潘耀明 王家衛 林奕華 侯孝賢 張大春 朱天文 朱天心 唐諾 龍應台 初安民 是永駿 萬之
籌備組: 蘇基朗 潘明珠 北島 葉輝 林道群 張頌仁 欧阳江河 廖偉棠 李慧娆
查詢: 2696 1710(李慧嬈小姐)
-----------------------------------------------
邀請
《今天》文學雜誌創刊三十周年﹕慈善義賣
日期:2008年12月13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5時30分至7時30分
地址: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五號衡怡大廈二樓202室漢雅軒
查詢:(852) 2526-9019

為慶祝《今天》文學雜誌創刊三十周年,《今天》雜誌社跟香港中文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及牛津大學出版社將於今年12月12至13日舉辦一連串紀念活動,當中包括在香港中文大學舉行的專題討論會及詩歌音樂晚會。中國當代著名詩人、音樂與藝術家將在香港聚首一堂,探討中國文學與藝術的走向。

漢雅軒很榮幸能協辦於12月13日晚舉行的閉幕式,還承蒙曾於北京2008年殘奧會開幕式演唱的中國著名歌唱家范競馬及著名二胡演奏家許可助興義演,當天還有新書發佈會,包括《今天》雜誌(1978-1980)限量珍藏版和紀念冊,以及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七十年代》一書。

閉幕儀式後,將舉行慈善義賣,內容包括英文電影海報和著名詩人藝術家共同簽名的本次紀念活動的海報等。這次義賣所得將支援非營利機構《今天》文學雜誌社從事出版及文學文化活動。

關於《今天》﹕《今天》於1978年年底在北京創刊,是自1949年以來第一份非官方文學雜誌,也是三十年來中國先鋒文學與藝術的源頭和里程碑,跟《星星美展》的主要藝術家關係密切。自1990年海外復刊以來,《今天》在引領中國先鋒文學突破重圍的同時,支援其他邊緣化的藝術門類,並關注臺灣香港等地漢語文學與文化。去年出版的《香港十年》專號在香港書展上被梁文道先生評爲年度最好的讀物之一。對每個真正關注中國文學與文化的讀者來說,《今天》是必讀物。

12/06/2008

學習攻擊 贏得寵愛

(此為原題,刊出時編輯改為「青春有悔?」。長句、長句、長句。長句是積年已久不可回頭的情感如纍纍危卵如乾涸河道。)

話說九十年代,台灣報界和文學界,有一風頭小子名曰「大頭春」,在中時晚報上有個反應極佳的專欄叫「大頭春的生活週記」,內容佻皮好玩,譏刺教育、政治、家庭的權力時亦犀利,復有文類小說的後設色彩,挑戰「週記」這一體裁的權力設置,後結集成同名小說。《我妹妹》乃是「大頭春系列」的第二炮,當年銷量達十數萬本,成為第一本進駐7-11便利店的文學書籍。重印之日,此書成為台北名校「北一女中」的推薦讀物,想想名校的宣傳效應:真的,可以把滿街的女孩都變成「我妹妹」?這個夢有點怪。

本書以哥哥(暗示為大頭春)為敘述者,講述了「我妹妹」0至19歲的生命,也敘述著「我」8至27歲的生命。承接《大頭春的生活週記》,《我妹妹》的主角家庭也同樣破碎,父親外遇、母親精神失常,主角兄妹二人相依為命地組成了嘲弄權威抗拒成人的弱小軍隊。書中充滿油腔滑調貧咀毒舌:「凡是被人供奉在某一個角落裡的傢伙,都被我視作必須除之而後快的圖騰。而且我絕不掰你:在那個年紀,你眼裡必須除之而後快的東西真他媽的多,最可惱的是你連青春痘都擠不乾淨。」混雜在少年的巿井鄙語之中,是《我妹妹》相當知性的結構,乃由當年台灣知識圈流行的理論話語包括佛洛伊德、沙特、卡繆、李維史陀等等,為寫作的聯想關鍵詞。至於情感,更是沉重:幾乎每個章節都提到泡馬子、幹炮、性和身體,而貫穿全書的重點場面則是我妹妹墮胎的事件;兄妹二人鬱悶而無可奈何的成長過程構成敘述主線,其間綴以奪目驚心的,直面死亡之啟悟。

生猛而嚴肅的青春

書中的性別定位鮮明而穩如泰山:女性(我妹妹),是男性(我)的他者,她永遠無法被完全了解,有慣性句子「我真搞不懂xxx……」,同時會突然因為「喜歡隨便說話」而放棄女性主義的政治正確;她持續挑戰男性,然始終因妹妹式的嬌俏和真誠不惹厭惡。當她想證明自己滑稽時,反而顯得非常嚴肅:較之男性把存在主義的「荒謬」掛在口邊或用來泡妞,她八歲那年就怒斥一名火燒女同學辮子的男生「你太荒謬了」,然後用地拖棒迎頭痛擊之。《我妹妹》是不願屈服的女孩的隨身聖經,可用來學習攻擊和贏得寵愛的技巧。「我妹妹」成為一面誠實的鏡子,男性在其身上照出自己扭曲的身影:虛偽、逃避現實與責任,通過知識、藝術甚至陰謀來進行對女性的統治,「我爺爺」、「我爸爸」以至「我」三代,與純潔坦率勇猛的我妹妹相比,都是反派。甚至連最後結局高潮,公開撕破爸爸的虛偽、以承認家庭遺傳的惡與瘋狂作為反抗,來搗毀父權的堂皇場面,也是由剛墮胎的我妹妹領軍。女性同時作為男性的懺悔對象,青春磨難裡唯一徹底包容的知情者,及反叛衝鋒隊的首領。作為定位這是合理而穩妥的,作為夢想這是合理而美好的。就把滿街的女孩都變成「我妹妹」吧!

十五年來好談創作的大學女生,對《我妹妹》滾瓜爛熟;年月過去,回神再看,不知會否覺得,用26日寫完的《我妹妹》是一場完美的計算。讀過張大春的新版長序,我覺得那與其是對另一性別的懺悔,不如說是在報館工作的張大春,對於知識、寫作與現實的懺悔。交織在有時接近電視劇式的感官性場景之中,「我們活著就是讓別人死掉」那樣沉重的句子,是一種面對媒體資訊爆炸的創傷抑壓與懺悔反應,它並且可以表現為厭世的坦率。張大春現在離開媒體工作圈,維持與古中國語言的親密,像風改變沙丘的形狀,他寫出了逾萬字的新版長序,重新勾勒一次《我妹妹》的寫作脈絡,風動流沙,他的懺悔慢慢也許會被他自己改寫為批判。在這過程中,我真正感受到所謂變異,作者所擁有的不同自我脫鉤變異,背負種種矛盾情懷與利益的「大頭春」終於得到釋放。

12/05/2008

慢慢慢慢慢到成為流動的石頭

我比真實時間慢一年,我很樂意。記得去年進電影院看《無用》時,半途裡我從椅背上彈起來,以一種觀看驚悚片的緊張和專注——恰於此時,身邊同伴嘆息:怎麼能這麼好看?我們同時發現了這部紀錄片的細緻及呼應的頻密程度完全不下於精密設計的劇情片。      

之後一直找不到《無用》DVD,今年它竟然再於圓方的grand cinema放映。我樂意慢。我要說,去年看過《無用》之後,好幾天處於一種神奇狀態,怎麼說,一種柔和的狂喜,一種異常舒緩的激動。柔和紓緩可能來自「衣服」主題及「泥土」的底色;至於狂喜和激動——作為一名敏感於那些難以言說之物的賈粉絲,我很感動於《無用》重新出現一種沉穩淡泊的節奏——那是《任逍遙》的氣氛,基礎來自紀錄短片《公共場所》,後來在《東》裡面有點分崩離析,在《三峽好人》裡面也被某種對於空間的熱切狂迷所蓋過,因而亂了步調。《公共場所》裡有一個鏡頭是拍一名老人,鏡頭運動由下而上極其緩慢,殘破的衣服,古怪得至於滑稽的輪椅,大腿截肢,這時你震悚斂容,鏡頭繼續上移,精亮反光可稱壯健的胸膛,每一部分都那麼不協調,慢慢地移上老人的臉,那卻是近乎喜孜孜的憨直笑容,眼裡卻有某種穿透性的光。到看見他的笑容,你會覺得連之前的正襟危坐都是愚昧的。你該像鏡頭的運動那般有耐性。那種穿透現實的沉靜。讓我狂喜的是,《無用》裡回復了這種節奏。在拍廣州製衣廠流水線上工作的女工、和他們打飯的飯堂時,鏡頭運動的速度同時具有美感及現實性。也就是說,那是經過某種美學中介的態度,但它同時沒有去掉現實的澀味。      

《公共場所》和《任逍遙》,在大同,賈樟柯第一次用DV的意外之喜:DV竟然能夠拍下抽象的東西。他這樣形容:「就好像人們都在按照某種秩序沿着一條河流在走,DV的優勢是你可以踏進去,但你同樣也可以與它保持客觀的距離,跟着它的節奏,沿着它的脈搏,一直注視着它,一直往下走,進行一種理性的觀察。」作為態度,也許人們一開始會留意「客觀」、「理性」、「觀察」,然而完全沉浸過在那種節奏後,我倏地明白,其實最重要的詞,是「注視」。這個詞的曖昧性讓它比另外三個都更有力,更具容納性。      

在《無用》裡,鏡頭注視工廠女工的動作及後頸。黃家駒的〈情人〉落拓感傷是異種方言,被選作播給陌生人聽的情歌。拍馬可的部分光影美麗,而賈樟柯用流水線女工、山西裁縫來回應這位憂鬱到要把自己的作品埋起來以換取記憶的手工業者。注視是自持,絕非冷淡。《無用》有一處虛構擺拍,是馬可的車子遇上礦工,而鏡頭追隨礦工而去,開啟另一條故事線,賈寧可在紀錄片裡加入虛構擺拍來表示自己的取捨,他堅持注視的是一些被他視為自己的根之基層,就像在紀錄片裡唯一一處發聲,是他在山西小裁縫店裡找到原來是裁縫的礦工,那豈止是找到了被訪者,簡直像是,他找到了自己。      

「現身」本身讓人感動,一度引起迴響的電視節目《一百萬人的故事》,當時讓我激動的不是那些過於煽情的窮苦鏡頭,而是那種挺身相護的旁白寫法——在香港已經很久沒有見過。有時作者把自己拿出來,像花朵一樣奉獻,其動人尤勝於故事本身。像總是喜歡在片子裡客串一角(通常是幫兇或瘋子),賈樟柯擺拍的《無用》最後一個鏡頭:數人同乘,在機車上叫囂的少年青春兇猛,把衣服脫下來揮舞,那就是賈樟柯自己的青春,他與衣服的關係——脫下來揮舞,作為道具和武器,與片中所有人都完全不同。這種若即若離的對話關係,與那兇猛的外在表現相反,是多麼腼腆有禮。

12/03/2008

廣告的廣告

思存那裡賣書,有游靜《另起爐灶》及李歐納.科恩《美麗失敗者》



我家有4.5個書架,日內倒塌三格;地上原有積書已逾二百。我也要賣書。但我的電腦壞了,無法上載照片。如果一個人的電腦壞掉整整一個月仍未恢復正常,這人與世界的步調完全脫離,也合理不過。

又一整個月

文明單位:樹
嘉賓:詹志勇

詹教授是個很有趣的謙謙君子,說到對石牆樹的愛惜、石牆樹無故被斬的事,我們一起擊節憤恨,但他說話仍是笑咪咪、慢吞吞的。

文明單位:亞洲獨立電影節
嘉賓:崔允信、黃思傑

亞洲獨立電影剛於上週末閉幕,據說崔允信的《三條窄路》風評甚佳,嗚,錯過者如我真是要再「捕」住了。

文明單位:文學獎
嘉賓:黃念欣

我一開口一大堆螺絲和懶音,念欣姑姑放下包袱談笑風生,更以一香港文學研究者的身份大談文學獎獎金用途(以嚴肅作家董啟章為例),其實我地off 咪個陣,仲癲。念欣姑姑的blog很好看,但關閉留言;我怕推薦連結什麼的令她感到壓力反有礙她寫下去,戰戰兢兢,這不作連結了。我認為那個blog倘若出版,可以成為知識份子版的《蘭開夏道》一統天下,看過的人無不同意。

文明單位:vivienne westwood
嘉賓:黃靖

西太后來香港,只成為娛樂版的事,這樣實在不夠。黃靖是本土品牌設計師,做舞台設計,玩音樂,剷punk頭但溫文爾雅,又有非常整潔但一意要加入混亂社群的可愛女朋友。我第一次見他,是在時代廣場的行動裡,他偶然就去彈彈唱唱,非常溫文地挑戰time square的橫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