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2008

維持很久

時近午夜,便想:嗯,我今晚還可以看幾本書和幾套電影。
在中午之前醒來,便想:嗯,今日可以寫篇文。
在下午醒來,便想:嗯,這個下午我要什麼都不做,找一間小cafe,選臨街的大玻璃窗位子坐著,閒閒地翻著某雜文,點芝士蛋糕和水果茶,然後便看著街人穿梭的人群,想,這個城市,真繁忙哪。
(醒來時下午茶時間都快完了……)


以上幻覺維持已經超過一個月。幾乎每天都產生。
因為明知是幻覺,連發現現實情況不符的失望也沒有。
幻覺只提供腦內的安菲他命分泌,完全不導致負面感受,賺死了。

3/26/2008

本土行動@時代廣場





不容九龍倉「又食又拎」 還市民自由時代廣場

這一個月,很多人在罵時代廣場的業主,罵他們違反地契,將公共空間長期租給咖啡店,又以日租十萬租給商業機構搞展覽,要求業主將多收了的租金交出來。這都罵得對,但罵得不夠深入。問題其實比多收租金嚴重得多。

時代廣場的業主Zenuna Limited﹝九龍倉集團附屬公司﹞,於一九九二年七月三十日與政府簽訂《撥地契據》﹝deed of dedication﹞,將興建中的時代廣場地下共3018平方公尺地方,列為公眾通道及靜態康樂用地。屋宇署署長根據建築物﹝規劃﹞規例, 盡用酌情權,給予發展商額外15089平方公尺樓面,另外發展商又因為撥出土地作行人路及馬路,多得6741平方公尺樓面的發展權,加起來等於21830 平方公尺──即是說,時代廣場兩幢寫字樓最頂的六層半,都是政府額外送給地產商的。這裏涉及多少錢?樓價估值加上過去十多年的租金收入,超過二十億港元!﹝註﹞

好 戲還在後頭。政府送了超過二十億給九龍倉,換回什麼呢?就是這個我們不時經過的時代「廣場」。大家可能想,這個「廣場」好端端的,熱熱鬧鬧,有什麼問題? 有的。第一、政府用超過二十億換來的時代「廣場」,業權仍然屬於九龍倉,不同於屬於公眾的皇后像廣場、維多利亞公園或西洋菜街;第二、政府在《撥地契據》 中授予九龍倉極大權力:不許帶任何飲品或食物進廣場、不許帶任何動物或雀鳥進廣場、嚴禁業主眼中嘈吵及擾人之活動、只能夠玩業主准許的遊戲、業主可以限制市民進出廣場的部分權利、業主有權趕走他認為不守規矩的人、業主有權添加附屬規例加強監管、業主還保留權利在廣場上起樓,等等等等。

這 些規條,儼如中學校規,鉅細無遺,要你乖乖地按其規定行走,稍越雷池半步,便有保安員來「招呼」,或是勸喻離開,或是報警交予惡法辦。這個竟然是政府送了 超過二十億後換來、還聲稱代表了這個城市這個時代的廣場!這個廣場不單止猶如對待中學生一樣嚴厲管束經過的市民,業主還千方百計把廣場變成商場的延伸── 在這片「靜態康樂用地」,我們從早到晚被迫接收吵耳的廣告;十多年來,業主連一張像樣的櫈子也不肯設置,逼我們快點進商場消費;當然還有那些經常令廣場局 部封閉的公關和展銷活動。這全都是「只許周官放火」的最佳示範,是政府和地產商聯手出賣市民公共空間權利的證據。

時代廣場不是香港劣質公 共空間的個別例子,卻已經像病毒一樣擴散開去。國際金融中心﹝IFC﹞、機鐵九龍站上蓋、中環交易廣場、灣仔中環廣場對開,全部都聲稱是發展商「好心」提 供的公共空間,但全部都在一大群保安員監視下淪為私人領地。我們之所以那麼重視一個城市的公共空間,無論街道、廣場或者公園,因為那是培養一個城市的文 化,體現自由、平等和自主的重要領域。自由、開放、寬容的公共空間,會孕育出敢於表達自己、擅於與人溝通、文化創造力澎湃的市民,也會積累起深刻豐富的文 化和生活。香港離開這種理想狀態還很遙遠──這個城市做了百多年英國人的殖民地,各種箝制公共空間發育的法例延續至今,就連「在公眾街道或道路上奏玩任何 樂器」也屬違法﹝《簡易程序治罪條例》第4條﹞,警察當街頭賣藝者如乞丐一樣驅趕......

好 的公共空間,都是市民「用」出來的,甚至是「爭」回來的。旺角西洋菜街行人專用區,除了寬頻網絡銷售員外,每個星期總有一些街頭論壇、展覽、自發表演在發 生,慢慢成為一個熱鬧及令人驚喜的地方,亦成為表演藝術者與市民互動的場地。不同階層背景的人,共享同一個空間,碰撞出獨特的香港庶民文化。而在港島中 環,菲律賓人經過多年實踐,亦將假日本來冷清清的中環寫字樓區,轉化成五花百門的活動場地──他/她們在香港的「第二個家」。二月以來,很多朋友也開始在 時代廣場發揮創意,令這個廣場不再只是逼人消費:有人在這裏禪修、有人在這裏「誠徵女朋友」、有人表達對藏區人民的關注。時代廣場這名字起得夠氣派,它想 成為這個城市這個時代的象徵,那就讓我們從這裏開始,透過我們的身體實踐舞動,活出香港新的、自由自主的時代。

本土行動 零八年三月廿四日

註:
我們粗略計算過,九龍倉因交出3018平方公尺休憩用地而賺得的額外15089平方公尺寫字樓樓面,估值11.07億元,而由九四年至零七年期間,15089平方公尺寫字樓樓面的租金收入約為8億。另外,3018平方公尺休憩用地在十四年間出租作展銷的收入,約為1億元。

圖:三月二十三日傍晚,時代廣場有活動,關注藏區情況。

連結:此乃公共空間@時代廣場

.文明單位:公共空間.藝術經驗.時代廣場
嘉賓:梁寶山、朱凱迪

生疏。公共空間,波德萊爾筆下的現代都市,一個與陌生相遇的良好環境,被他人震驚、喜悅並理解的機會。城市是把行動和藝術連起來的平台,本土行動蛩伏半年,做太多研究的朱凱迪顯得有點生疏;梁寶耕耘多年,卻顯得有點過於厭熟。節目過程中兩個人是有點不搭咀,但我想像這種生疏還可以撈出一股清泉,涓涓細流,或者揭竿見義。



.梁寶山:時代是這樣走過來的
騎劫公共空間 (另附「斷估唔拉」之騎劫時代廣場,獎金真金白銀,實為賺外快好時機!)
程展緯:〈行動(回應凌柏年(2))〉、〈嗤之以鼻的事件

3/25/2008

記張韻雯

文明單位:conceptual art
嘉賓:amy cheung 張韻雯

現在雙魚座的時期已經過去了,這一輯兩星期前的文明單位是雙魚座團隊壓陣之作!就讓大家難以相信吧,我和amy cheung是同一日生日的!回到家裡我暗暗覺得有趣,她是怎樣的人呢:纖瘦且而眼大、有老公錫、但永遠都是笑得瘋瘋癲癲的少女(據說還有錢)!一定是我背負了所有的惡運她才能這樣幸福,一付小公主的樣子(妒忌中)。以雙魚座去理解amy的work相當適合,夢幻色彩、自童話取材、情感流動的女性陰柔特質。她回應天星碼頭清拆的作品「星神僊」代表香港參加威尼斯雙年展,是她在自己接近分娩而憂憤天星被拆的感受凝煉,「星神僊」是個內部氣溫零下十幾度的冰櫃,我問,她在裡面做冰雕的時候,是否覺得絕望沉重?她說不是,其實那時有很多一直與她合作的技術人員和朋友在陪她做這件作品,是溫暖的合作團隊環境。她的作品其實涉及很多與人磋商的過程,表面上是小公主,其實可能是企業家……

節目過程中其實談了不少關於她的作品的東西,但不記得是否在開咪中說……翻翻DEVIL'S ADVOCATE,原來她就是當年在牛棚的黃金屋裡睡覺的怪獸!我記得我還問過怪獸:熱不熱?怪獸是尖俏的女聲答我:熱!超級熱!

DEVIL'S ADVOCATE。為什麼我要把一張連這警告字句的書面照片放出來?細看照片便知。




養兵千日呢一下


衛報報導

中國內地轉播為左要將抗議畫面cut走,突兀動用採火的凹面鏡之碎鏡。無國界記者真係勁,究竟係點樣走到入去仲去到咁埋既呢。呢位係創辦人黎架。

楊春林入獄





3/24/2008

突然提起

三月二十一日的港台製作「香港電影月」,有陳志華!陳一定是不好意思告訴大家了,由我來向各方陳志華粉絲報告吧。節目裡受訪時陳志華向後靠,明顯是不習慣鏡頭,但無損其靚仔啊!
可惜因為版權問題,很多電影不能播出,網上版看得頗沒勁。
裡面也有鄙人一小段談投名狀的,說得不甚清楚,倒是在沒錢的筆戰說得更清楚一點。原來為作品辯護這種事往往激起我難以控制的熱情,最近又在別處和小朋友開火。懺悔錄apology作為文學的基石之一,而apology的詞源是辯護啊。

3/23/2008

要事

藝發局招聘審批員

藝發局主要的工作之一是透過不同的資助計劃(例如﹕一年資助、計劃資助)支持藝術發展。由1999年開始,本局透過邀請具專業認識的藝術界人士擔任審批員,協助評審本局接獲的藝術資助申請。審批員的工作主要包括為每個申請作出審批及評分,以及在有需要時出席審批會議及提議撥款額。所有評審建議最後須交由本局或屬下委員會通過決定。

審批員須同時擔任獲資助計劃的評核工作,包括出席或參加藝發局指定的資助活動,並在身份公開情況下,就該活動之成績作出評核,評核報告的公開部份將轉交獲資助團體作為參考。

各審批員必須申報利益及遵守藝發局防止賄賂及避免產生利益衝突的條例,以確保在審批申請及撰寫評核報告時不會涉及任何利益衝突。審批員亦須尊重申請個案的知識產權,以及就審批過程保密。審批員仍然享有申請資助的機會。

審批員每審批一個申請個案或每次擔任藝評員工作及完成一項評核報告,可獲薄酬。評核報告版權由藝發局擁有。有需要時,藝發局並會要求審批員出席檢討會議提供意見或有關評核藝團成績工作會議,並作出匯報。

藝發局現歡迎音樂、舞蹈、戲曲、戲劇、文學、視覺藝術、電影及媒體、藝術行政、藝術評論及藝術教育專業人士,申請出任審批員。本局將根據申請人之專業背景、經驗、資歷進行甄選。審批員任期至2010年12月31日止。

3/22/2008

鬱悶

其實很難忍受。電視上全部的西藏新聞,都是傾向一面的,「達賴集團」、「陰謀」、「暴亂」、「藏民的生活其實很好」……我看now,這個過程是逐漸完成的,一直都是較有深度的資料鋪陳,某天上午還是引述外國新聞、報導有一名藏民少女被害前send sms叫家人小心,下午突然就全變了。自此之後幾乎再無引述外國新聞。不得不對自己生氣:因為裝備不夠,別人要蒙你的眼時,你一點辦法也沒有。

inmedia有許多關於西藏的文章和討論(我存著這篇這篇這篇,但那邊一直有更新,大家自己跟貼點吧),大家可以過去看看。另外可以到自由亞洲電台(進入主頁後也可以去粵語頁)去看看有關報導(我其實不太喜歡那種報導方式和語調,但它的新聞的確比較update)。

最近被警察以皇后清場當日「阻差辦公」罪名起訴的阿草,對這事很熱心,寄來了文章。其實去過旅行的朋友都知道,藏語的危機是確確實實的。

茉莉:從射殺藏民看藏語危機
——兼談歐洲的語言權
2007/01/06

在冰封雪蓋的珠穆朗瑪峰西面朗喀巴山道,一位羅馬尼亞登山者偶然拍攝到了一個令世界震驚的錄影:一位17歲的西藏尼姑帶領73個逃亡者,穿越中國國境逃入 尼泊爾。在大批西方登山者眼前,這名尼姑被中國邊境軍人活活地射殺致死。一月前發生的這個槍擊事件,引發了國際社會的一片憤怒抗議之聲。

當英國BBC電臺的記者採訪我時,他關切地問及那支逃亡隊伍中的十幾個藏族兒童。在尼姑被射殺之後,那一群大約六歲至十歲的孩子驚恐不已,此後,他們被手持衝鋒步槍的中國軍人押到兵營去了。

為什麼如此年幼的藏族孩子,要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下逃亡?我在接受採訪時談到,50餘年來,藏人駱繹不絕逃亡的原因有:躲避政治迫害、朝拜達賴喇嘛、接受宗 教教育和學習藏語。對於占逃亡者總數的20%的兒童來說,他們逃亡的主要目的,是去印度達蘭薩拉西藏流亡政府的學校讀書。

◎ 文化滅亡的焦慮和恐懼

成千上萬的藏族兒童,被送上這條充滿生命危險的逃亡之途,他們的父母在做出這樣一個決定時,要承受著怎樣的心理煎熬?我們為人父母的都可以體會。

記得1998年3月,我訪問印度西藏流亡社區達蘭薩拉的新難民接待中心,那裏的工作人員向我介紹說:第一季度從西藏逃來的藏人有745個,其中60%是來上學的青少年。有5個孩子在翻越雪山時凍死了,有7、8個要作截肢手術。

當時我流著眼淚詢問:為什麼讓那麼小的孩子翻越雪山?工作人員回答說:“即使大家都知道有危險,還是要把孩子送過來讀書。因為,在西藏有些農村、牧區,學 校發不出工資,老師都跑掉了。有的地方還有學上,但孩子也不能學習自己民族的語言和宗教。所以,家長不得不把孩子送過來。”

在訪問達蘭莎拉的兒童村時,我遇見了幾位坐飛機轉道他國前來探望孩子的西藏婦女,她們看起來家境殷實,不象那些孩子失學的貧窮家長,但她們也寧願忍受骨肉 分離的痛苦,千方百計地把孩子送到印度來念書。可見,無論貧富,西藏人都已經感受到被“漢化”的危機,他們不顧一切地,要讓自己的孩子繼承本民族文化的命 根子——語言和宗教。

現任《西藏通訊》雜誌編輯的達瓦才仁,就曾是一個不識藏文的藏族孩子。在一次接受記者採訪時,他說:“民族的滅亡不一定就是肉體的消滅,在人類歷史上有很 多民族滅亡了,但是很少有民族是通過消滅肉體來滅亡的。民族滅亡基本上就是消滅你的語言文字,宗教習慣等等,我們有非常大的焦慮和恐懼感。”

◎ 一個美國姑娘看藏語衰落

年輕的美國姑娘施媛珍(Andrea Snavely)原在斯坦福大學讀書,一個偶然的機會,她迷上了西藏,於是她放棄了去義大利留學的機會,去拉薩學起藏語來。在臺灣蒙藏委員會舉辦的 “2006年世界青年關懷西藏-臺灣論壇”會議上,施媛珍發言說:“西藏最大的問題是語言,文化傳承要靠語言,語言是文化的中心,沒有語言,一切文化都不 存在了。”

我趁機向這位坦誠爽朗的美國姑娘瞭解西藏境內的情況。她說:“現在藏區的孩子只能講一點藏語,已經不會寫了。一些藏族年輕人唱藏族音調的流行歌曲,都是用 漢語唱的。西藏境內的藏文書籍編得特別差,品質不好,語法不清楚。那裏的學校教的是中國式的藏文,內容是漢族文化,例如語言對話,就像是兩個漢人在對話, 很少介紹藏族本身的文化,宗教內容也特別少。中國人在藏語課本裏搞政治宣傳,令人很反感”

藏語為什麼會面臨如此衰落的危機?毫無疑問,這是由於政治的緣故。在1959年之前,西藏人只講藏語這一種語言,有六千餘座寺院以及政府或民間學校承擔教 授藏語的任務。1959年之後,西藏精英不是被殺就是被迫流亡,中共關閉了藏族寺院,開辦了教授漢語的學校。雖然在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之後,藏區學校開設雙 語課程,但藏語課處於邊緣地位,往往只是點綴而已。

早在1992年,西藏著名學者、被中國政府視為“國寶”的東噶‧洛桑成列教授就指出:“藏語雖然被宣佈為政府各部門、各種會議和官方檔中必須使用的第一語言文字,但是,到處都是只使用中文。在這種情況下,西藏人對自己的理想和前途已經失去了自由。”

◎ 民族欺壓導致“藏語無用”

已故的第十世班禪喇嘛,曾把藏語邊緣化的危機,歸結於共產黨的領導。1988年在北京藏學研究中心第一次工作會議上,他說:“一千三百餘年使用藏語文過的 好好的地區,解放後,在共產黨領導下僅僅二十年,藏文竟然完全沒有了。” 班禪喇嘛所說的一千三百餘年間,西藏人至少是享有事實上的主權的,那時候藏語作為唯一的官方語言,不但長存永續,而且滋生了燦爛輝煌的文學。

儘管為了緩和民族矛盾,中共當局在西藏制定了自治區的語言文字法規,並申明該法規旨在“保障藏語文的學習、使用和發展”,但在全球化、功利化的時代,藏語在漢族政權的統治之下,在強勢的漢文明的競爭威脅之下,仍然奄奄一息,因為它正在喪失其實用價值。

康區色塔五明佛學院堪布晉美彭措曾在一次講話中指出:“目前在西藏,藏語文沒有任何的價值,即使簡單地發一封信,如果在信封上寫上藏文而不會寫漢民族的文 字,不僅在其他地方收不到此信,即使在西藏內部也收不到。用藏文發電報的現象更是在各地都見不到。在交通方面,即使你精通藏語文,也無法瞭解汽車出發或抵 達時間以及車票上的座位號碼等。在一個縣城和城鎮,如果想要尋找一所醫院或商店,精通藏文在這個時候基本上沒有任何作用,藏語文的使用情況由此可見一 斑。”

只會藏語的藏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即使是購買一些日常用品也無法溝通,更不用說到城裏找一個像樣的工作了。這種“藏語無用”的現實,使一些年輕藏人為了生存 而放棄藏語,被迫學習漢語。從表面上看,這是一種功利性的市場選擇,但從深層看,卻是一個帶有民族沙文主義色彩的大漢族,對一個小民族的欺壓所致,這是一 種變相的人權剝奪。

◎ 北歐語言靠主權保護

西藏民族有六百萬人口,比北歐的丹麥、挪威、芬蘭和冰島等各小國的人口要多。但北歐小國都擁有自己的國家主權,因此能夠透過行政手段和教育體系,讓本國語言作為官方語言來使用。在北歐國家看來,本國的官方語言如同國旗和國徽,是國家主權和尊嚴的象徵。

例如,只有10萬人使用的冰島語,由於它是官方語言,因此沒有消亡的危險。在英語通行的全球化時代,要抵禦強勢語言的大舉入侵,小國語言只能運用國家主權,規定公眾必須使用本國語言,否則該語言就岌岌可危。

移民到瑞典的外國人大都知道,瑞典政府為了讓移民具備必要的瑞典語知識,給新移民提供免費的瑞典語課程。本人就是這類課程的受益者。在瑞典要申請一些正式工作,需要申請者出示通過基礎瑞典文考試的證明,這是通過制度保護本國語言的一種方式。

西藏民族雖然失去了主權,但在名義上,仍然是一個“自治”的民族。在他們居住的雪域高原,藏族是占總人口的90%以上的主體民族。只有讓這樣一個主體民族獲得真正自治的權利,其博大精深的藏文化,才能通過源遠流長的藏語文,獲得繼承和發展。

◎ 真正自治才有語言權

筆者有過幾次訪問瑞士日內瓦的經驗,那裏有的巴士司機不管乘客如何為難,都只肯說法語。這是因為,瑞士作為多官方語言的國家。在語言的使用上採取“地區原則”,即由個人來適應所居住地區的語言需要。

為什麼移居西藏的漢人不必學藏語,而在瑞士一國境內,從德語區遷移到法語區的人,卻必須“入鄉隨俗”地使用當地的法語?這是因為,瑞士的各個郡都享有高度的自主權。那些說德語、法語、義大利語及羅曼許語的瑞士人,其語言權利在各自的地區獲得保障。

對弱勢民族來說,語言權就是要求該民族語言在社會生活中得以使用,借此延續和發揚本族語言文化的權利。目前,歐洲國家大都將語言平等的精神體現在法律裏。 從語言歧視主義走向語言平等,歐洲人走過一條漫長的道路。早在1898年,比利時為解決獨尊法語、歧視佛萊明語的語言紛爭,通過了語言平等法案。今天,語 言權已經是世界公認的一項基本人權。

正如當今中國憲法所規定的公民權利大都是一紙空文,西藏民族的語言權利也只是停留在紙面上。中共在西藏的統治者是如何看待藏語教育的呢?曾長期擔任西藏自 治區黨委書記的陳奎元公開說:“我們的教育是否取得成果不是看大學、專業學校或中學頒發了多少個畢業證書,歸根結底是要看學生是反對達賴集團的,還是支持 達賴集團的。”曾在四川鎮壓藏族活佛阿安紮西的現任公安部長周永康,說得再明白不過了:“在學校中使用藏語文授課,是對政府人力和物力資源的浪費。”

自西方登山者發現逃亡藏人被射殺,人們追問藏族兒童逃亡的原因,我們因此看到,為了不使本民族的語言滅亡,藏族人民付出了慘痛的血淚。他們爭取語言權的抗爭,和他們爭取真正的自治權是一致的,也和我們中國人爭取民主和人權的抗爭息息相關。

-----原載香港《爭鳴》2006年12月號

3/18/2008

對星辰的驚慌

上圖右起:葉輝、北島、鄭單衣、黃怒波、歐陽江河、翟永明、唐曉渡、汪暉。

下圖左起:黃子平、李陀、汪暉。



黃子平和李陀二老一見面,就一付壞學生在課室角落竊竊私語的樣子,當然其實他們是坐在台上。黃子平先生總是語焉不詳,其實是一開場便說了很大膽的話,別人都不知如何接下去。李陀大概是座中輩份最大的,但他言行動作簡直是個男大學生,又笑又叫,吃飯時說要成立杜琪峰後援會,末了晚上喝酒時還為詩的問題和翟永明爭論,兩個人神態極像鄰居少年男女吵架。北島的學生氣也很強,尤其他還背個背囊。朋友們都笑他是老木頭,其實北島喝了酒之後就說笑話,是冷面笑將。翟永明很有趣,嗓子低沉,一雙大眼閃閃,人很親切,又能讓男人害怕(我猜中她是金牛座),能為詩和人吵架,她是動了真情,而且沒抽離過詩這事業。歲月在鄭單衣身上幾乎毫無痕跡,抒情詩人大概是永遠的少年。據說明年要攀珠穆朗瑪峰的黃怒波是大老闆,他太太不滿他整天和詩人瞎攪都不理公司了,他說不理才是管理之道。歐陽江河這次鋒芒不露(葉輝說只要給他好的文本,他就忍不住手要去過度詮釋一番,那讀者才有得樂),其實他是很尖銳的評論家,目光極其銳利——我現下不能評論他的詩,因為有人借走他那令人入魔的詩集不還給我。唐曉渡是有中文系學者處理問題時的周折紓緩,我和他在的士上講及語言是否存在等級之分、我們現在是否位於語言變革的中途,他慢慢講,隨口話裡都有結構緩緩開展,聲音很細,山頂到黃埔還未說完。之前他談到腦裡是有地圖座標、從不迷路,我一邊聽,一邊想起雷競璇,便問他是不是水瓶座,又中。

***

失敗之書
(刪節版刊於週二明報.自尋短見)

讀北島的《失敗之書》,三月不知肉味。借來的書不肯還,後來終於向人討來一本,隨手翻兩篇便心情激動,一直不捨得讀完。北島的語言準確、彈性奇高,一個個平日裡用爛用扁了的成語,在書裡只覺尖新,妥貼空前絕後,字字千鈞。大陸詩人語調一般較香港詩人宏闊野性,平地陡地拔高那腔調又市井親密,散文裡其實是詩的節奏:「那天我去艾倫家裡,只見小夥子手腳麻利,一轉身,四菜一湯。」我便想起《紅樓夢》裡說的「餘香滿口」。書中有許多散文記的是文學小讀者只能在紙上仰慕的名詩人大學者,具體資料引述一世英雄,冶遊浪蕩草莽人間;資料是敬意,調笑如「我儘量離他遠點」是親切(有時相反),談笑,生死,語言幾乎是從心所欲,而風流和沉重互不抵消。如何一一引錄呢,即使平凡記事,句句都是好的:「讓我佩服的是他對權力從不妥協的姿勢和戲謔的態度,而後者恰恰緩和了前者的疲勞感」、「我想這五十年來,無論誰執政,都沒有把他從敵人的名單抹掉。」這是hyper如旋風的艾倫.金斯堡,笑著嘆著,路上也忍不住翻著看,一下艾倫死了,我當時正搭乘電梯,語言的力度把我吊在半空,滿眼發熱,擠得死死的紋風不動,心想這個世界一塊死了也罷,徹底明白莫言「生死疲勞」四字不過白描。而《失敗之書》才不過翻過十一頁。

散文與詩同樣靠近(並建構)真實,詩強調提煉,散文的瑣碎於是有另一重真實的意義。冠蓋京華,著名的詩歌節,酒會,出版,簽名,美酒與高腳玻璃杯,確然這便是名詩人大學者出入的世界,而北島描述時帶著某種厭世。那是討生活的辛酸。與北島同為中國第三代著名詩人、文學評論家歐陽江河說,「這裡面有著沒親歷過北島經歷的人難以設想的處境。在這種處境裏,文學常常是名望、影響力、虚榮和暈眩感的種種混合,以及這種混合成為常態後帶來的被人看來很榮耀的東西。文學和詩意本身越來越抽象,越來越被別的什麽附體。也許在這様一種轉换裡面,北島作為一個老式文學名人(一個為人寬厚、精細、不走極端、文學上秉承先鋒主義卻又不帶語言暴力色彩、拒絶消費文字的老派文人),和他作為一個公共形象恰好是對立的。這兩種成份的中和體現在他身上,越來越成為一種負重,包括他的世界性文學聲譽,他的象徵性。」分裂造成的負重,北島借助於隨筆散文,「鬆了口氣似地總算是把他的負重還給了世界」。「比如他在序言裏面講,金斯堡之死『既没有給世界增加什麽,也没有减少什麽』,這可能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解脱。」大幅引用,乃因我無法舉起其中的沉重。我不敢說那是解脫,唯有與北島比較接近的歐陽江河能說服我。

歐陽江河也是我非常喜愛的一位作者。他說北島的寫作是減法,而我想他自己的就是加法。然而他也以一種劍氣難近的方法貼近真實,他談及1989年,說「對於我們這代人來說,1989並非從頭開始,但似乎比從頭開始還要困難。一個主要的結果是,在我們已經寫出和正在寫的作品之間產生了一種深刻的中斷。詩歌寫作的某個階段已經大致結束了。許多作品失效了。就像手中的望遠鏡裡顛倒過來,以往的寫作一下子變得格外遙遠,幾乎成為隔世之作,任何試圖重新確立它們的閱讀和闡釋努力都有可能被引導到一個不復存在的某時某地,成為對閱讀和寫作的雙重取消。」他談及中年,說「反覆死去,正如我們反覆活著,反覆地愛。死實際上生者的事,因此,反覆死去是有可能的:這是沒有死者的死亡,它把我們每一個人都變成了亡靈。對於中年寫作來說,死作為時間終點被消解了,死變成了現在發生的事。」是1989年,把一整代的詩人變成了中年。在反覆的死去中,他們始終要來到香港的,因為香港是全世界紀念六四活動規模最大的地方。

***
好,接下來是粉絲時間。




本人當日過度驚慌,基本上是語無倫次且無內容的,汪暉看見此女出現小兒麻弊狀況,額頭上大概就有「''''」即:「/___\'''' 」 。可以說,本人近五年的臉,都在汪暉面前的片刻裡丟光了。

葉輝先生當面潑我冷水說「不過也是人一個嘛」,背後就大肆渲染,次日大家都以之為話柄。翟永明:「聽說你是汪暉粉絲?」「我是他的超級粉絲。」「哎汪暉她是你的超級粉絲——」我慌忙用手擋住臉:「他已經知道了……」那動作的確就是上勁歌金曲的粉絲動作。

3/17/2008

還是,還是先看這個

身處拉薩的各方記者開始在軍方監督下被迫撤離。這叫泱泱大國,泱泱大國。坐在家裡填表今天要交,看了新聞發急就哭。我們每天看著殺人,還要讓兇手把我們的眼闔上。雖然從小就追看奧運,希望奧運能在接近的地方舉行,但忍不住還覺得,全世界都杯葛奧運好了。

射殺藏人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kMcj4vQtRU&eurl

2008-03-17 04:09

西方報道,中國安全部隊已越過邊境進入尼泊爾追擊流亡藏人。
要求匿名的尼泊爾人表示,尼泊爾是小國,他們別無選擇。


2008-03-16 23:02

蘭 州西北民族大學藏語系的藏人學生500余名在操場靜坐,並在校園張貼許多介紹拉薩情況的傳單,表達與藏人有難同當的願望,靜坐從下午4點直到現在。 昨晚,甘南合作師專藏語系的藏人學生表達抗議情緒,今天學校禁止學生出校門。 目前,成都西南民族大學也有大量警車巡邏監視。

大陸網友:花橋榮記@今夜我們都是藏人

北京奧運 民主人權難奪金/安裕(博讯北京时间2007年8月27日 转载)
 
【明報專訊】日本殿堂級導演巿川崑拍過很多電影,讓他一舉進入世界級行列的是一九六四年的紀錄片《東京奧運會》——幕啟,一面巨型太陽旗緩緩升 起,接的是東京充滿活力的一面,完全看不出這個城巿在奧運前僅十九年還是一片廢墟,電影充分映照出六十年代日本經濟騰飛的事實。
奧運頭尾加起來只有十五天,然而這短短兩個星期的體育競技節日,卻是全球幾十億人眼睛焦點所在。東京是第一個主辦奧運會的亞洲城巿,一次奧運令 日本從此走入大國行列,奧運會結束四年後的一九六八年,日本經濟總量超越西德成為世界第二;日本國內經濟因為奧運大興土木而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新幹線及 東(京)名(古屋)高速公路的開通,把關東和關西兩大塊地區黏附起來,中部地區的貨物可以南下神戶北上橫濱付運,一個出口大國就這樣冒了出來。

 人們感興趣的是,明年的北京奧運會,會不會帶給中國人民另一個經濟契機?或者說,會不會讓中國人民像南韓人民那樣,藉主辦奧運會得到久候多時的民主?

 要了解東京奧運的背景,就不能不先了解日本戰後名相吉田茂,這位四度拜相的經濟專家和他的弟子,硬是一口氣把日本從戰後的凋蔽困頓裏扶持起來。 日本政治詞彙有「吉田學校」一詞,說的便是吉田茂和他的門生,吉田學校代表了埋頭幹大事的精神。日本人民對吉田茂的貢獻是感激的,他把工作重點都放在重建 國民經濟上,繁複費神的外交事務都留給美國人來做。當年的日本和今天的中國幾乎一樣,同樣是經濟持續二十年增長,同樣是國民收入十年翻一番。這就惹起人家 眼紅,歐美有人嘲諷說日本是「經濟動物」,其實就是說吉田茂和六十年代初的首相池田勇人。

 日本是東京奧運大贏家

 日本爭得一九六四年奧運會主辦權,這不光是在國際政治層面為日本掙回名聲,更是把日本經濟推向另一個高峰的絕佳良機。池田勇人是凱因斯學說信 徒,他大手投入一萬一千億日圓推動基建,終於在奧運開幕前夕趕及啟用新幹線子彈火車,幾條從北而南貫穿本州的高速公路適時落成,今天名震世界的日本電氣 (NEC)也趁奧運熱潮開張。

 短短十五天,日本留給世人的最深刻的印象,不是男子體操隊的予取予攜,也不是大松博文指揮下的東洋魔女奪得女排冠軍,而是日本新一代的精神面貌——日本在獎牌榜屈居美蘇之後,然而誰都知道,這屆奧運大贏家正是日本自己。

 從近二十年中國的發展道路來看,明年北京奧運極可能重複四十年前日本人的腳步,向世人展示千年古城的現代化風貌。可是,除了這些,北京奧運還會 有什麼?如果今天就為三百多天後的北京奧運寫總結,毫無疑問是有欠公允的,可是當我們把北京放在整個奧運歷史觀照裏,卻會遺憾地發現其實北京奧運遠落於人 後。

 奧運前南韓的封閉世界

 距離北京奧運一年的這刻,人們對北京奧運的期待是局限於北京的交通擠塞、京城的空氣污染、北京巿民的社會行為,不過,倘若傳媒大書特書的北京奧 運場外目標便是這幾項,北京奧運也實在太令人氣餒了,又或者,是傳媒太容易在「中國人開天闢地第一次奧運會」這個命題前迷失方向。

 亞洲城巿上次主辦奧運是一九八八年的漢城。從體育角度而言,這屆奧運無甚特別,雖然南韓一再強調這是最多國家參加的奧運會,但量多並不代表水平 高,倒是加拿大的百米短跑冠軍約翰遜服藥醜聞至今仍記憶猶新。然而對於幾千萬南韓人民來說,漢城奧運不止是國力展示,而是一個長年由軍隊和特務把持的國家 向世界開放自己的機會。

 南韓所有國家機器都是冷戰產物,軍隊在美韓聯合司令部下受美國直接指揮,調動一兵一卒都要美國首肯;南韓的主要政治人物,若無美國背書根本無法 上台;服膺冷戰需要,南韓特務機構變成太上皇,魔爪伸到社會上每一個角落。南韓詩人金芝河曾經寫下《五賊詩》和《魍魎歌》兩首長詩,借古諷今,勾勒出七十 年代初南韓的暗無天日﹕「……當今之世,鬼惡橫行﹔水火同在,冬夏共存﹔石塊突飛,河水倒流﹔火燄下噴,碗碟外飛﹔無飯可吃,無衣可穿……」

 漢城奧運開啟民主大門

 八十年代初,南韓民主訴求愈發壯大,但打壓的力量也愈來愈強,光州事件便是美國、軍方、特務三結合的慘案——大學生舉行集會要求民主,美國默許 韓方從三八線調動特戰部隊空降光州,大批坦克隆隆進城,年輕的示威者沒有經過審訊就遭殺害,剛萌芽的民主就像折斷一株小草般被扼殺。參與光州屠城的特戰部 隊司令是盧泰愚,多年後接替全斗煥擔任總統,漢城奧運會是他總統任內的一件大事。

 在南韓的民主軌跡裏,八六年漢城亞運和八八年漢城奧運扮演了難以取代的角色﹕面對亞洲和世界,南韓無法不打開自己讓黑暗曝曬在陽光下,盧泰愚明 白在民主大潮下當獨夫的日子不會太久,最後終於承諾舉行民主選舉;客觀上,蘇聯東歐共產政權如骨牌倒下,冷戰氛圍消散,也為南韓民主化開創條件。盧泰愚和 全斗煥後來因叛亂和貪污罪入獄,於茲二十年,南韓人民對他們的所作所為沒有半點懷念,不過,目睹世界潮流變化,盧泰愚最後選擇擁抱民主,不至於在史書上以 惡名告終。

 北京高層辦奧兩大目標

 至於中國呢?在北京高層眼中,北京奧運只有兩個目標,一是主辦一次成功的奧運會,二是讓北京城在十五天的會期裏乾乾淨淨不丟人現眼。達至這些目 標不會太難,現代奧運歷史上,用以量度「成功」的標準是主辦城巿的效率和收支平衡。我猜,效率這塊金牌北京大概會拿到,收支能否平衡或許會難一點,但也不 會像一九七六年蒙特利爾奧運那樣要幾十年才還清欠款。

 可是,在促進民主社會發展提高人權水平這些項目,目前還看不到北京會像二十年前的南韓一樣有條件站上領獎台。北京當局至今對民主的抗拒和對人權 的冷漠,先天上決定了中國無緣在這方面成為第二個南韓。當然,會有辯護士跳出來說,中國至低限度可以像東京奧運會那樣取得經濟上的成功。

 對於這一種辯詞,人們是無言以對的,因為誰都知道,日本早在東京奧運舉行前十幾二十年,就有經由人民選出來的政府了。

3/15/2008

用言語將我抹去 飄回我應有的大地

——伍佰,〈海市蜃樓〉。去了聽《妳是我的花朵》演唱會。明天再更新。

追星

在金錢與權力的重圍中
分享詩歌的榮譽與悲哀

嘉賓:北島 翟永明 歐陽江河 黃怒波 鄭單衣  李陀 黃子平 汪暉  唐曉渡
   主持:葉輝
  
  地點:商務印書館尖沙咀圖書中心(美麗華酒店商場2 樓)
   時間:三月十五日星期六 下午5:00­-7:00
  
   主辦者:《今天》雜誌社 牛津大學出版社
        中大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邀請信
  
  醒來:北方的松林─
  大地緊迫的鼓聲
  樹幹中陽光的烈酒
  激蕩黑暗之冰
  而心與狼對喊……
  
  
   今天,詩人所要面對的,不僅是專制的黑暗,還有商業文明的冷漠。一邊是唯物主義的盛宴,另一邊是科技文明的瘋狂。詩歌,自由,心靈,存在,完全成了被邊 緣化的陌生世界。就詩意的存在而言,世界是瘋狂的。而對發瘋的世界來說,依然在寫詩依然要存在的人們,才是瘋子。當今的世界,不在於有沒有而在於究竟誰是 瘋子。
  
  現實永遠比文學沉重,有時候,問題的提出也許比答案本身更為重要。在庸俗的商業炒作、品味混淆不清的年代,在金錢和權力的重圍中,且讓我們一起,分享詩歌的榮耀與悲哀。
  
  堪稱當代中國最著名的詩人:北島、翟永明等朗誦詩歌,為自己的時代,也為別人的時代發言。著名評論家李陀、黃子平、汪暉等,跟我們一起探討:詩歌對於現代文明和當代中國人來說,究竟具有什麼意義?對誰有意義?判斷漢語詩歌價值的基礎是什麼?

3/12/2008

失敗,及其意義——《長江七號》的一種讀法

(刪節版刊週一星島。世上最慢的影評寫作之一。寫好寄給編輯後,看到另一篇文章,本想過修改一下,但後來還是算了。對話其實可以低調。「如今的情勢正演變為只有混得好的人才能殺出香港」大概確是行情;我想起呂大樂說善於香港經濟起飛是因為香港人善於鑽營,即管呂氏在文中經常揶揄「大難臨頭各自飛」的香港人,然而到最後善於鑽營者亦多善飛。可是,即便是《長江七號》這種失敗電影給另一些人的啟示始終是,一定要站在失敗者這邊。)

許多人看電影、電視、類型小說等通俗文化產品時,喜歡尋找其中犯駁之處;又有一些頗有經驗的觀影者,會以藝術的標準(如破格、含蓄)去量度通俗文化產品的成敗。這些看法沒錯都有意義。但若從法蘭克福學派以降的大眾文化批判研究的觀點視之,大眾文化必然受著各種因素如政治、商業邏輯、刻板性別觀念等等的掣肘;同時,一部廣受歡迎的通俗文化產品必然是某種集體無意識的投射,它體現了某個群體在一時一地共同關心的議題。用著名學者詹明信(Jameson)的話來說,就是大眾文化找對了問題,但找錯了解決方法。當一部通俗作品千方百計去自圓其說但仍然失敗,其失敗處往往正體現了不同意識型態話語的交鋒及僵局。換言之,一部有時代意義的通俗文化產品,其說不通的斧鑿痕跡、那些失敗之處才更是值得留心。

《香港電影》第三期40頁的周星馳特輯,再次重提周星馳作為一個文化符號在香港的意義:草根情懷、庶民憂鬱、難登大雅之堂的市井痞氣、顛覆權威的本土喜劇。後來,許多老派星迷發現這特輯其實是憑弔,《長江七號》(下稱《長》)令不少老派星迷失望,首先是周星馳不再好笑,又有斥《長》淺薄、平板、抄襲、炒賣溫情、製作粗糙;連大陸讀書網站豆瓣,也有由大陸網友撰寫的熱評〈從良了,就別再來找我〉,否定《長》以主流家庭話語和荷李活手法攻打內地票房的大志,深心懷緬自己窮時在破爛的錄像廳、以幾塊錢看畫質粗糙的周星馳電影而打心裡共鳴的經驗,與今日從良、「解毒」、連官方都能受落的周星馳訣別。筆者也是一片癡心的老派星迷,此後也不知是否要與星爺訣別;但《長》的失敗,筆者認為饒有意義。

對「窮」的矛盾態度

「窮」是《長》的主題設色,也是令整部戲態度搖擺的關鍵。周星馳的電影一貫喜歡著力描寫市井窮人、遭人白眼、被欺負的情節,裡面有周的個人寄託,同時是為票房的商業苦情元素。周鐵在地盤努力工作,但仍然被商業消費的社會打擊自尊,他沒錢給小狄買機械狗(這令小狄被同學看扁),這是齊格蒙.包曼(Zygmunt Bauman)所說的「新貧階級」(New Poor):他們已經辛勤工作,但仍被社會看不起、認為是寄生蟲,這是因為社會的道德轉型為重視消費——在福特時代不工作會被視為不道德,而今日,不消費才被視為不道德。在我們的時代,商品社會因為要維持所有人都必須消費的假象,沒有消費能力的新貧階級會被邊緣化、甚至被掩藏到看不見的地步。在這點上,連在內地搞工運組織的朋友都說,周氏在銀幕上呈現民工,算是難得。開首小狄說志願是「做一個窮人」,仍是一點對草根和邊緣階級的情意。

然而,本來君子固窮的小狄轉頭就想要機械狗,態度搖擺;而周鐵不斷提著窮人的道理倫理教條,也執著要小狄讀書脫貧。至此香港觀眾了然於心,周氏是把香港的階級流動脫貧夢,移植到內地語境。香港跨代貧窮、結構性貧窮問題嚴重,讀書脫貧這個七十年代以來的夢想,今日逐漸褪色。

倘若周氏真相信這個香港舊夢能在內地重新開花,倒也罷了。然而脫貧夢的發言人周鐵非常虛弱(周氏多次表達角色的力不從心)、只能背誦教條,且無法理解外界、無法說服兒子。電影表達小狄接受讀書脫貧夢的轉折也同樣軟弱無力:小狄思念著外星狗,突然勤奮讀書,那頓悟是突兀的。其實,外星狗並沒有勉勵過小狄努力讀書,它只是一隻法力遠遜於拉屎能力的頑皮玩具,或許這也隱喻著周氏本身。電影中周鐵的死亡展示了弗洛伊德式的死亡驅力:今日作為富豪的周星馳,因為脫離了其創作活力的草根脈絡,也在死亡的邊緣苟延殘喘。周氏往寧波拍戲「尋根」,只不過想說一個希望那個窮的自己活過來的故事。


「香港人成功故事」的反面

周星馳在特首選舉時撐過曾蔭權,《長》也讓我想起施政報告裡的「新香港人」故事。階級如何向上流動,一直是香港故事裡難說的部分。呂大樂在97年前完成的《唔該,埋單》中,指出香港經濟的飛躍繁榮,港英政府想歸功於殖民統治,中國政府當然認為是祖國幫助香港所致,呂氏則指香港的成功故事是因為香港人善於鑽營、把握機會開拓自己的空間。這套思維基本上被曾蔭權去年的施政報告全盤吸收,曾氏的施政報告像填充練習一樣,把今日的機遇詮釋為「從國家的將來看香港」。對於經濟奇蹟,曾氏的解釋也是曖昧的「不知不覺間創造」。一片繁榮「遠景」裡,呂大樂原文念茲在茲的中年工人、婦女勞工和被經濟轉型遺棄的工人之身影,已被抹去。

其實周氏電影中,已經盡力和突破自己、但仍被極盡踐踏的主角之瞬間翻身,往往是突兀的,《長》不是孤例。只有《國產零零漆》自信內斂氣嶽淵停,一把平民的豬肉刀即可致勝;相反《食神》裡是觀音施法懲惡,《少林足球》裡眾師兄弟要歸位,窮人翻身並不由其努力保證,都要神佛幫忙。這並不是一次性的虛弱;我懷疑,周氏本身並不相信人力可以令自己的階級向上流動,他自己的一炮而紅只是偶然。這又是一種精神分裂:《長》當然是努力把握祖國機遇,但周鐵只顧著注視垃圾堆裡的舊電視而錯過飛碟的奇蹟,他不是善於鑽營的香港人,他是註定失敗的。周星馳把自己變成形象前所未有地無力的周鐵,儘管這可能只是一名富豪虛妄的情感,但他畢竟還是要孤絕地把自己變成被經濟奇蹟徹底遺漏的群體。儘管電影是失敗的,但癡心星迷還是讀到了「站在失敗者這邊」的意志。今年財政預算大派糖,但生果金和綜援仍未得到制度性的調高,對弱勢社群仍是欠缺承擔。要怎樣才能令港府,起碼有周星馳的意志?

3/10/2008

不學無術

在豆瓣看到,獨身主義者的星盤有何特徵?高手們槍來劍往,鄙人實在是不學無術!下面貼出自己的星盤,請各方高人指點!卸下字花文學星座重擔,從今日讓鄙人重新自最低級的學起!



拋磚引玉:
.第10宮一顆星都沒有,於父親、政府、社會地位無緣,也不會飛黃騰達。第6宮也沒有星,看來不會有人做我下屬,一輩子做freelance好了。


.婚神在山羊座,書上說伴侶條件類似生意夥伴或公司經理,重視對方的組織能力和野心,但不重視感情——有嗎?我有這樣要求嗎?但婚神在第5宮,又是追求愉快,兩者豈不矛盾。無論如何婚神在山羊座,對我都是恐怖的啟示。

.第8宮也沒有星,無遺產,也與死亡無緣(我也認為自己一輩子不會撞鬼),並且也不會有控制他人的權力。內心的陰暗面看來也先天不足。唉我還是想做gothic lolita的啊。

3/09/2008

賣書之三


賣書之二受歡迎,眾志成城救危樓!這次以名著為主。

1. 維真尼亞.吳爾芙:《自己的房間》,張秀亞譯本。有少量螢光筆痕跡,後來購入了志文版,今讓出。原價$60,今讓20。

2. 高木直子《一個人住第五年》。大熱25版暢銷書,獨居女性身份證。近全新,現讓25。

3. 邵家臻《天水.違》,新書。大家應該對邵家臻有興趣,他是一個以文學思維寫社會評論的社工,而且非常聰明,走勢向上。原價$60,今讓$25。

4. 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這本不用多介紹了吧,要介紹可以看董啟章《同代人》裡的文章。少年時代的枕邊書,此書距今大概八、九年了。購入簡體版,今惜讓繁體版,及我的青春。原價$53,今讓25(我的青春只值$25!)

5. 克莉斯蒂娃:《反抗的未來》,難以想像克莉斯蒂娃會寫得這麼淺白(又短!),金句處處,可作無限引用。隨便引一段:

「我堅信,在1970年代的女權主義運動提出了那麼多具有一定希望的方案和口號之後,女性走到道德和社會前台的結果,將是對感性經驗進行重新評估,以此作為沒完沒了的技術性空論的解毒劑。考慮到人類的生存問題——如何在確保 我們子女最佳生活條件的同時保護我們自身的自由?——女性對自己巨大責任的履行應該與恢復感性的價值同步進行。對於這種探索及其最大限度的交流而言,小說是個特別有益的領域。與圖像文化的誘惑力、速度、衝擊力以及膚淺性質相比而言,詞語文化、小說敘述以及它為沉思保留的位置,在我看來乃是進行最低限度反抗的一種變體形式。這也許算不了什麼,但是你們敢肯定我們還沒有走到一種無法向後回歸的地步嗎?從這種不歸點出發,我們必須再次轉向最低限度的事物,轉向最低限度的反抗,從而保護精神的生命乃至人類的生命。」

——《反抗的未來》,頁6。

陳景輝說讀的時候想起我,便送給我作生日禮物,他就是這樣送人東西的。於是我只好賣出自己的一本,原價24,全新,今讓$15(克莉絲蒂娃,難道我賣$10?!)。

6. 《拔一根頭髮,在幻想的森林裡漫步》,101個有趣的哲學遊戲和思考,我寄給家父作禮物。原價錢93,今讓$30。

7. 歐陽江河編,《中國獨立電影》。不知是否裡面有賈樟柯的關係,我與此書非常有緣,總是有人送給我。訪問的人物重要就不再說了,劇照非常精美,一看見賈在破樓的洞裡微笑我就發瘋。這本是全新的,原價$98,現價40。

欲購請致郵 revolution.salsa[at]gmail.com,一星期內回覆。抱歉同城優先,因為我是不可能在郵局開門的時候起床的………而黎健強先生因為慷慨,所以擁有永久打尖的權利。

3/08/2008

中大情色怪談

還記得去年五月,淫審處未判中大就先去信警告學生,其後被全城追問又諸多推搪(見下文追溯),過後學生多次追問而校方不覆,臨考試突然又要成立「裁決小組」,跋前躓後,每個時機都捉錯,一間大學怎麼可以搞得這麼丟臉,可謂怪談。校友關注諸君本多文質彬彬,但這文寫到後來,也都忍不住猛力譏諷,真是,不如還是請劉遵義專心當全國政協委員,離開中大吧。


中大校友關注組 4/3/08

考試季節忽翻舊賬

每年二月杜鵑盛放,畢業班學生便得收拾心情,趕在死線前繳交論文和應付大大小小的畢業考試。中大教務會學生紀律委員會卻在這關鍵時刻發信通知曾昭偉(前學生報總編、經濟三),將成立「裁決小組」處理有關2007年4月號《中大學生報》「情色版」事宜。

其後,曾昭偉兩次去信,要求終止裁決被拒,查詢以下問題:忽然裁決原因為何?小組要處理的是總編輯一個人抑或整個編委?又未獲答覆。

中大校方決心就學生報情色版事件來個了斷並非壞事,但為什麼遲至今天才發難,看來並非出於偶然,中大如不能解釋種種疑問,難免令人產生秋後算賬,以大欺小的印象。

重提裁決缺乏理據

中大成立新的裁決小組處理學生報07年4月號「情色版」事宜,道理上根本說不通:

1. 引起爭議的學生報「情色版」包括07年二月、三月及四月號,其中只有四月號由曾昭偉領導的第37屆編委會負責。送檢後,淫審處裁定二月及三月號為第二類不雅刊物1,四月號為第一類刊物──既非淫褻亦非不雅,還有處理的需要嗎

2. 如果中大不認同淫審處的裁決和標準,大學又有什麼標準?這些標準專針對學生抑或全校(包括校長)適用?學生刊物的編輯有這方面的資訊嗎?

3. 情色風波在07年5月發生,當時校方成立了「裁決小組」。中大署理教務長吳樹培在5月10日發出一封難以解讀的信,收信人是《學生報》第36屆總編和第 37屆全體編委,信中措辭嚴厲疑似警告,後來校方再三申明這是一封勸戒信──勉勵同學做得更好。按此推之,當時校方已有結論:「情色版」不錯,但還有改進空間。

4. 事隔一年,校方全無動靜,此時再提裁決是行政失誤,沒有道理由學生承擔後果;而同學因此造成困擾,直接影響畢業成績,對他們並不公平。

一錯再錯失分更多

翻中大的舊賬,07年學生報情色風波演變成社會事件,中大高層的反應是迅速與破壞家聲的「敗家子」劃清界線,在淫審處審裁送檢學生報未有結果前,即搶先高調宣佈嚴厲處分有關同學。中大手起刀落,效率奇高,無非擺出大義滅親的嚴正姿態,博取社會人士的掌聲;至於輔導和教育學生的責任,大學處分會否對淫審結果構成負面影響,這些「小節」,高層是不管的。明報社論評之曰「涼薄」,可謂一針見血。

更有甚者,中大署理教務長吳樹培發給《學生報》編委的警告信,竟發給才剛上莊的第三十七屆編委,反而編輯最惹爭議之07年二月號及三月號學生報的上屆編委卻只有總編一人收信,明眼人一望而知校方是誤將馮京作馬涼──高層人士根本不知道學生組織的運作,對學生報編委在每年3月換屆2自然懵然不知,由此可見學生紀律委員會處事之粗疏,其對學生報「義正辭嚴」的論斷有多少經過深思熟慮,可以想像。

經此一役,校方與學生組織之間已失去互信,要修補關係,需靠時間和誠意,可惜,校方最終選擇的是死不認錯、一錯再錯的下下之策,再次挑起事端。我們又留意到:紀委會提及裁決小組要處理的乃針對整個「情色版」,並非個別文章。假如此話的意思是學生報根本不應設「情色版」,這便涉及言論設禁的問題,有違大學教育鼓勵自由討論的精神。但願我們理解錯誤,中大校方未至如此蔽塞不通。

反叛精神彌足珍貴

一月時,一則報導在中大校園廣為流傳,報章報導劉遵義校長不滿中大學生桀驁不馴,屢次與校方對着幹,如激烈反對校方推行國際化及雙語政策、反對校方砍伐樹木,反對中大頒授法學博士予董建華,以及學生報鬧情色風波等,有辱校譽,但學生事務處主任梁天明卻無力擺平,劉校長多番責難梁天明,最後更賠償一百萬與還差半年便退休的梁提前解約。

在報導中,劉校長用一百萬消一口氣,納稅人的錢實在花得寃。如果以下兩個「假如」成立──與學生「溝通」由某部門專責,而「溝通」的目的只為了擺平,則學生事務處該易名為統戰部,統戰部長是單位最高領導人,梁天明絕不會被炒;又假如中大學生那麼容易被擺平,中大早該升格為「特區黨校」,地位超越劉遵義校長謙稱的「一流大學」矣。

留心中大發展者都會發現中大管治幾年來靜靜地起着「質」的變化,這不單是個別領導人的風格以至於品格的問題,如果只限於此,尚有待領導人更替而撥亂反正的機會,當前中大管治的質變,是影響更為深遠的、架構上的變化,在劉遵義精心部署下,中央集權制大致完成,這才是中大災難的開始。

在上述變化中,有幾方面可尋之迹,一是制度上的去民主化,如06年院長由兼任及民選誕生改為專職及向外招聘、中央架構不設新書院代表席位、校長及由其委任招聘的副校長及院長掌握決策、任免及資源分配等生殺大權;二是重要決策推出時,諮詢期愈縮愈短,雙語政策委員會尚且對異見者禮貌回應,花費七億、經營十年的校園發展計劃諮詢期竟縮至只有一個月,諮詢擺明車馬虛應故事;三是校內非主流的意見愈來愈少,敢於說出不同看法的,來來去去是幾個熟悉的名字,公開不說,私底下的討論卻很熱烈,積累怨氣極深;四是管治層對中大價值的踐踏顛覆,無形的像書院精神和授課語言傳統,有形的如老樹和舊建築,皆毁之而後快。

如此大環境下,中大同學的反叛精神更彌足珍貴,是中大希望所寄。在關注組眼中,朱凱迪走上街頭,保衛皇后碼頭,喚起香港人的本土意識,其意義絕不少於鄭海泉出任匯豐大班。反叛需要一股銳氣,矯枉難免過正,我們對此該有所包容;何況,連最保守的淫審處亦已裁定07年第四期為一級,而中大再加追究,則醉翁之意顯然不在於酒。

對曾昭偉接信一事,請大家密切注意事態發展,不可掉以輕心,否則,由冰山一角拉出的,可能是漫長的冰河時期。

註1:07年5月12日,淫審處將二月及三月號學生報情色版評為第二類不雅刊物、四月號評為第一類既非淫褻亦非不雅刊物。同年5月24日,明報因轉載情色版問卷(13/5星期日生活)被淫審處裁定為第二類不雅刊物。

註2:學生報編委一般在三月上莊,但37屆學生報編委在四月才上莊。

進一步關注:http://www.cuhkalumniconcern.com/

3/07/2008

雙魚生日賀禮2

(見今日文匯報。可謂深入敵陣!)

CK讀書

讀書人在這城市裡據說是罕有動物,比如我的女朋友們多有小巧精緻的時款手袋,或如activists則輕裝上陣兩手空空,我則總揹著大到笨重的袋子如聖誕老人。只因沒有兩本書在袋裡就渾身不安。在城市街上看見大大的書包,一種秘密結社的感覺便油然而生,想去把那些書包打開,說「啊,你也在看這本?」確認彼此暗中的聯繫。

Ck的書包黑漆漆沉甸甸,衣著則隨意如一般學生風格,有時能看見他青色格子襯衣的破口。CK的書讀得比我勤,大概也比我多,讀書路線偶有交叉;他現在多讀政治、哲學理論和本土身份論述,我看的詩和文學往往不在他的路線之內。饒是如此,我們畢竟勾肩搭背成了朋友。

CK年輕,才二十多歲,但早已把自己定位為讀書人。他每天會劃定一段時間來讀書,那幾小時內天王老子都不見,電話也切掉。讀書是向知識領域無限開放,而這種開放往往需以向另一些領域關閉為支撐,這就是讀書人的冷酷,可推衍至知識事業/日常柴米油鹽、男性/女性的永恒對立。我不能做到,往往看見這些關閉便暗暗心驚;但又暗暗羨慕,因為這樣才能幹出事業來。

教育是以知識使人得以自由,教育體制卻經常是規訓與束縛。當教育商品化愈演愈烈,體制規訓愈加森嚴的同時,教育與教育體制之間的張力亦愈來愈強。我一向不是模範學生,唸書卻總不出大紕漏,因為我會作關鍵而不損原則的妥協,保留在學校的機會好讓喜歡的老師能繼續明白我的好學。CK這樣勤奮而一往無前地讀書的少年,與教育體制卻徹底不相容,他中學離開學校,後來有機會當大學生,他最後也放棄了。他幾乎是徹底傾向自由這一邊的。

CK的原則比我強得多,他以一種年輕的兇猛,獻身原則而不作妥協。他有脾氣,會向不認同的東西作猛烈反擊,無論是同輩朋友還是達官貴人,他都持原則和理性棒擊之,甚至不惜破臉。CK生氣時就是要讓人知道他生氣,我伸手拉他手肘,他會下意識地甩開,儘管怒氣不是對我而發。像孩子似的橫蠻,對好意和惡意都反應強烈,這些我在許多被教育建制趕出學校的善良直性學生身上看見過——而CK不是只逞性情,還是發怒般的要講道理、要維護由知識而來的原則,那就格外寶貴。有趣的是,像我這様脾氣暴躁性情惡劣的人,當CK發怒時,我的耐性卻極大地發揚出來,即使被惡言相向,卻從不拂抽而去,臉上反而幾乎要露出柔和的笑容。或者是,我樂於見到脾氣比我更壞的人能夠改變世界。CK不接受現實,他是才絕過食就要衝封鎖那種人。

CK以他自己的方式湧泉以報。我知他在我背後,向那些被我得罪的人說了不少好話,又時時向人稱讚於我;當面也稱讚我,用各種大器堂皇的修辭,伴隨分析。我則把自己對CK近乎不合情理的耐性,歸因於我們二人都是雙魚座。我們的好意,有時是不相交集的。而好意是什麼呢,好意就是表達,交集與否其實不太重要。另一方面,奇妙的是,有了好意,什麼都比較容易交集。

3/05/2008

死亡旁觀者的虛無

(見明報自尋短見)

坐在靈堂裡我顯得非常焦慮,不斷左右張望,眉頭緊蹩。近七點,來的人愈來愈多,靈堂裡坐滿了人,許多人要站到外面去。空間顯得太窄小,只覺靈堂裡的人氣蒸騰擁擠。但供著的黑白照片遙遠難觸。旁邊有一道灰石色的小門,想來後面便是停靈間。
大家都在寫羅志華。除了他本人,更讓人沉重如鉛的毋寧是青文書屋,及它的時代、所身處的社會,還有那些書,五者之間的關係。他的下場太慘。我想像和羅相識更久的前輩心情之複雜唏噓,一個翻箱倒籠的世界,不忍驚動。死亡以缺席定義,他們感覺得到巨大的缺席。他們要向不止步的城市解說這巨大的缺席,是另一重哀傷。

愛書的博客思存這樣寫:「當時日過去,多年以後我們說起羅志華的結局,可會渲染得再浪漫一點?但此刻,每當想像他在貨倉裏的最後時光,皮膚就會起疙瘩,不敢再想下去。我曾經疑惑著:壓在他身上的書,是文學作品或乜周物周或黃頁電話簿,真的有分別嗎?然而,看了許許多多的悼念文字後,我突然感到,作者們其實都想證明:有的。是有分別的。於是,我想,是有分別的吧……」 這是心思通明。我們竟是要靠死亡來拯救自己和世界。拯救僅是關於拯救的一點想望。如果青文書屋和羅志華的死,是時代和社會的環境嚴苛所造成的,那麼我們每個人都有罪,因為我們沒有強大到可以改變這個時代和社會來讓這麼微小天真的一個人有容身之所。——是這樣嗎?是這樣嗎?

哦不。常識是個人無法改變世界。問題在於,如果我們都有說出「是這樣的!」的氣度,那麼世界比較有機會改變。沒人承擔不屬於自己的罪,於是也沒有奇跡的拯救。靈堂裡開始破地獄的儀式,我隔了一排人一直無法看清。隔。隔。

赴喪禮前百感交集,還要上課。向同學講述青文歷史,愈講愈覺得自己概括失敗,看見一個湖在眼前展開,我和我口中的故事默默沉下去。末了跟她們講宋詩,高菊卿的〈清明〉:「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掃墓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狸眠塚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當須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頸聯是群體的悲傷,紙灰作飛是冷靜的暗,淚血一句則接近誇張。惟頷聯徹底轉向,日落一句靜極接近詭異,人去、塚荒、野狐借宿,天地無主,萬物是客。至於歸家喜氣洋洋,又是荒謬的反襯。生的活躍死的寂寞。這是一個死亡的旁觀者的虛無。

她們功課大進,我請她們吃披薩作獎勵。滿室笑聲,還給我唱生日歌。我一身喪禮黑衣。跟她們說:你們就是夜歸兒女笑燈前了。不知她們明不明白。我自己就不明白我在幹什麼。面對死亡我總是錯。寫錯帛金套封、買錯凋殘花籃、記錯樓層、躹躬不合節奏、不辨方向不識禮數。我總是錯。和羅志華見面數次,不算深交。據說我個格比較惡像游靜,他對我還算不錯。我經常說你不該……,他則說我還可以……。一個又一個計劃,好像一切都不會結束。他曾來電借錢,我一窮二白。他不知我昔日借錢給人以致囊空如洗,我卻暗自不悅。在靈堂裡我嘗試跟他說話,真的覺得幽明永隔。因為我太小器沒有氣度。

3/04/2008

前輩知識份子的論辯風度

蔡子強:〈回應鄧小樺〉全文(明報.論壇20083月4日)
不禁失笑。儘管似乎嗅到父輩那種「沒你的事,回房去!」的味道,不過窮追亦不好,還是學學前輩知識份子的論辯風度吧。其實我也正事太多,只在這裡說幾句算了。起碼不會再在論壇回應了。

.蔡氏說:「不錯確曾有提過鄧的名字兩次,但請恕我老實說一句,那是很隨意的兩筆,至於鄧的見解,從來都不是文中關注和討論的重點,即使完全抽起這兩筆,也不影響行文的論述和邏輯,我本來並沒有打算跟她辯論她認為重要的問題,所以從來不存在打壓,又或者如鄧所說,什麼『前輩知識分子的辯論風度』這類問題。」

原來可以這樣解釋「點名扮回應」:「我點你名,只是很隨意的,並沒有打算和你辯論,而因為我沒有打算辯論,我的辯論風度也沒有問題!」原來點名是一時隨意的疏忽,蔡先生作文時之隨意,我等後輩深心羨焉。

.所謂扣帽子的意思,是把我歸入不相干的範疇,然後張冠李戴扭曲原文脈絡。一次如此兩次如此,鄙人還是笑看風雲吧。

所謂道德對錯,要明星替家長教女是一種面對家長市場的包裝策略,這個論點看來蔡先生會一直迴避下去。至於我一直肯定蔡氏對spin doctor的批判,看來蔡氏比較在意強調自己不是spin doctor,那種「清理門戶」的敬意,看來我是錯托了。

接下來我們談讀寫問題。

.「何安達—曾蔭權」的譬喻好不有力,但細心一想,它的對應譬喻不應是「霍汶希—阿嬌」,而是「霍汶希—英皇」。阿嬌是否在英皇娛樂有限公司中,擁有類近於曾蔭權在政府中的位置?

.我們常常教學生讀書不要斷章取義。在〈Spin doctor,spin doctor〉裡我寫「一直很想鼓勵這些受害藝人,因為我覺得兩廂情願的私密性事(包括拍照),並無不檢點。我希望他們能挺起胸膛面對,光明磊落可以令窺淫的眼光喪失興緻。但轉念又想起,在書上讀過這樣一個笑話」。蔡先生看見我寫「我希望他們能挺起胸膛面對」就忙忙對對號入座,已經再看不見之後那個「但轉念」的轉折,接下來的齊澤克笑話自然也不知能看到什麼了。

(沒細看,又不想回應,幹嗎點名?難道有人用槍指著他?)

.蔡氏寫文章,引了徐詠璇後眾人來罵,要解釋自己不是完全同意徐詠璇;評論霍汶希,其挖苦又不為眾人所識要後來解釋。表達一再失效,如果是我這種搞文學的,就難免灰心喪氣了。但蔡先生畢竟是搞政治的,理直氣壯、臉不紅氣不喘,吾輩不及,吾輩不及。

文明單位之真主題

1. 文明單位:流行文化與創作
嘉賓:洛楓

洛楓小姐品味獨特,我忍不住在節目裡怪叫:喜歡《死亡筆記》,當然是喜歡L,誰會去喜歡流克?我們離開港台的時候還在爭論。其實好像阿湯在寫《死亡筆記》影評時,也向我說過「無辦法,個死神真係太得意」的怪論。


2. 文明單位:老少女
嘉賓:stella so

半夜打去stella請她上節目時她問「講什麼?乾物女?我冇睇過喎。」我明明沒向她提起乾物女她卻有留心,再度確認我與STELLA SO是長期處於明爭暗鬥(次次我都敗下陣來)。我一向喜歡自稱隱蔽青年、乾物女、落水狗,但總是被日本通湯禎兆否定、否定、否定,STEALLA根本不自認為落水狗卻被封為香港落水狗掌門人,我眼紅已久!還有我明明獨居時間比她長,卻無法鬥過老 少女基地,讓她成為香港獨居女性代表!節目裡嫉恨交加,STELLA只坐在一邊壞笑,大家都聽不見。總之我很激動時,她就在笑啦。


咦原來,這個POST的真正主題是湯禎兆啊。

3/03/2008

今年又買多左……Orz

豆瓣小組香港電影節甩漏2008facebook小組香港電影節甩漏同日運作。

內爆男 藝術中心 05 Apr 2008 - 04:15 PM

華麗安琪兒 THE GRAND CINEMA 27 Mar 2008 - 07:15 PM

蝴蝶 文化中心 30 Mar 2008 - 12:30 PM

立春 大會堂 02 Apr 2008 - 07:00 PM

請投我一票 / 我的鄰居說鬼子 科學館 -26 Mar 2008 - 12:00 PM

英皇御准: 侍應回憶 大會堂 29 Mar 2008 - 06:00 PM

假面 科學館 03 May 2008 - 09:30 PM

沉默 藝術中心 25 Apr 2008 - 09:15 PM

和鳳鳴 科學館 21 Mar 2008 - 08:00 PM

一百口書釘 THE GRAND CINEMA 25 Mar 2008 - 09:30 PM

末世魔警 大會堂 28 Mar 2008 - 09:30 PM

生命輓歌:古典二重奏 科學館 21 Mar 2008 - 03:00 PM

迷果 文化中心 01 Apr 2008 - 10:00 PM

天使之恍惚 科學館 11 Apr 2008 - 09:00 PM

二度處女Go Go Go 科學館 11 Apr 2008 - 07:30 PM

野草莓 科學館 03 May 2008 - 07:30 PM

超模夢 文化中心 31 Mar 2008 - 09:30 PM

牧羊人之戀 大會堂 29 Mar 2008 - 12:30 PM

倫敦來客 科學館 29 Mar 2008 - 03:00 PM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科學館 20 Apr 2008 - 07:00 PM

奇蹟世界 / 責任始於夢想 科學館 28 Mar 2008 - 05:15 PM

秉愛 太空館 30 Mar 2008 - 09:00 PM

流離家族 文化中心 04 Apr 2008 - 03:15 PM

大衛連治 科學館 01 Apr 2008 - 12:30 PM

收視大騎劫 文化中心 24 Mar 2008 - 12:30 PM

生日回禮

有一次,有人問我:「你係咪覺得佢真係好叻」,我說,是啊。

周某年少時據說喜歡法蘭克福學派、崇拜福柯(不知其光頭與此有無關係),有渾名福周(全名法蘭福周)。一起做《中大四十年》,後來一起在讀書會啃齊澤克,開始了整個人被拋到九霄雲外的理論路程。齊澤克從革命和社會運動的角度批判強調差異的身份政治邏輯,我們早看透了「多元」在今日可以怎樣被挪用為一種替權勢辯護的修辭。周某一直從齊澤克、巴迪烏、杭謝爾、拉克勞唸下去(近來迷阿甘本),面對「多元」的似是而非,他冷冷答「我地講hegemony。」我讀書有的地方通到如透明圖紙描印成人,有的地方腦裡毫無框架;但周一直都是徹體通透,對理論能迅速以抽象的框架把握之,望之令人敬畏——就是對學術的敬畏。我不行,讀書一定要有情感和瑣節的滋潤,乃是婦人之仁難成大器。

周某早年的文章艱深周折,總是無人可以回應,常被抱怨看不懂,他鬱鬱寡歡。在香港,學術在非學院的環境裡待遇之嚴苛,實是不合情理;我從來特恨「看不懂」的論調,認定理論與藝術是相濡以沫,世人對二者都應給予更多耐性。然而經歷反世貿、天星皇后,那一堆一堆的書,周某已被打磨到無須護航、可以獨當一面、說過的話不可被繞過。他在《今天.香港十年》的文章我校閱兩次,兩次都忍不住要擊桌而起叫好。所謂學術對於社會的厚度,就是站穩所提供的舞台,符合期望,並且超越預期。據說我在《今天》幫忙顯得很搏上位,不過能夠把〈在解殖的街頭〉這樣的文章送進《今天》,搏上位這三個字算得了什麼。八月以來他的評論水平一直高企,並維持以上所說的這種厚度。用格套的話說,這就是大將之風。

我腦裡有一個可能是虛構的畫面:我知道周某三月一日生日之後,不可置信地連問「你雙魚座?你雙魚座?」是知友誼乃始於迷信,並且這畫面可能是虛構的。有段時期把他捲入非常麻煩的瓜葛,雖然不是和他起衝突,但確是異常大的麻煩,我心裡認定那段經歷對我和他之間的關係傷害很大。就像是向人借錢不還,對方是有權和你絕交的,不是因為衝突,只是因為你麻煩,長貧難顧。或者更大傷害的是我對於他有某種認定,在一次牛棚書展結束後,當時我身邊的朋友都像紅海被分割,跟另一些本來是我朋友的人走了。只有周某留下,還一起把一本嚴沁的愛情小說逐頁撕了燒掉。或者他只是懶得不急著走,但那大概就是朋友的company的感覺,這對我非常重要。我整個少年時代都在尋找類似感覺,一次又一次,把事情搞砸。我竟然有一刻忘了自己整個少年時代學習到的就是不要希望有人陪伴、要求同行的願望是會引來災禍,這種思慮不周日後即使補救,但大概還是要遭報應的。

初識時周某顯得性情柔和,其實他底子裡有種超然的冷酷,曾經多次在我憂愁得幾乎碎裂的時候,說金屬一樣冰冷、理性得難以反駁的話,讓分享和安慰都顯得無聊之極。抽象是非人(inhuman)。我必須說,後來我懂得以冷酷玩弄自己的自憐自傷,並發展出自己沾沾自喜的書寫風格,都算是他的教誨。齟齬來時他祝我前途錦繡,我雙膝發軟但始終沒有崩潰冷靜待之,盤算大不了直線生長成平行線——反而,因此,萬物都有了轉圜。支撐的木條是脆弱得形同虛設,或者是因為日久至朽,或者是負重太多太具體。以死作為活下去的支撐,以斷絕和冷淡作為交朋友的預設,一切都會變得愉快堅強起來。於是我乖乖折返,舉杯祝他生日快樂,並勸他添衣。

數舊賀壽時他整理讀書路徑,靦腆著對我作出稱讚。我擅長稱讚,但不喜歡重複,從一開始就力捧他,換我來寫賀壽文章,就是沙礪遍地血痕斑斑,而且都是情感與瑣節(在五六年前我已經有一個「同代人」的書寫計劃,寫出來的是寫謝某的〈T for Thesis 〉)。阿圖塞冷冰冰一針見血:文學是對於品味的消費,而哲學是劃分路線和差異。遁著某種進路,我也許會被劃分到與所謂六樓阿伯迥然不同的位置,中間還有自尊的殘餘作為阻隔。但我是想著到大家都成中年,被分隔在各自的路線、理論、陣營、體制、家居、作息、地理、階級、自尊之中,是何等寂寞。在無數今天位居上層的成功人士身上,我都看見寂寞。我是獨居的工作狂,接近完全失去寂寞的感覺;但對於他人的寂寞,始終不忍。共通的理論和書,是消除寂寞的一種方法,如同交換禮物是一種儀式,代表溝通的願望。我不想重複寂寞中年成功人士的發展路徑;而或者到理論、溝通都再不可能,願望卻或者還是能夠存在的。在當下把未來的事情說出來,事情就可能會不一樣了。

3/01/2008

聯署

飄流歲月,團聚無期——居港權十年爭取

(有一個很長很長的故事,請到連結去看。你按過去之後發現的並不是故事,但這就是故事流傳的方式之一。)

我們要求:
1.在每天150人的單程證配額中,加設港人在內地的成年子女一項,讓多年來分裂的中港家庭,在香港這片土地上,可見團聚的曙光。
2.一份尊重移民,寬容和照顧外來人口的政策;
3.港府應積極與內地出入境部門協商,讓港人在內地所生的成年子女,透過單程證制度申請來港,與父母團聚,並定期向立法會報告有關進度

發起團體: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請往聯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