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2009

無題

進入一個處境前需要準備意志。如果你有足夠的意志,你就可以履險如夷。反過來說,如果你能有足夠的迷幻,足夠自己發明所有甜美幻覺,同樣可以履險如夷。夢遊的人從不傷害自己。

人為什麼要進入那個幻境裡面,如果,他沒有決心、能力、意志去把幻境變成真實,又無法催眠自己?

有時我會整個人停頓,驚愕,然後開始喘氣,搖頭,像被剪斷觸鬚的蟑螂那樣亂撞,然後開始問自己「為什麼我會在這樣的處境裡」。每次暴走崩潰,其起始點大概就是,我無法合理地向自己解釋「為什麼我會在這樣的處境裡」。而很不幸地,幾乎總是發現,自己之所以陷於絕地,乃是自己有份造成。如你所見,這就陷於循環。這時我需要長久的靜止,以讓自己變得不重要。

當你不存在,就沒有事物可以傷害你。

2/22/2009

請廣傳:字花讀者調查

(各位!對於旋起旋滅的文學雜誌來說,計劃做讀者調查是多麼難得!請各位讀者花點時間去做一下!)

《字花》一路走來,已經站在第四年的路口了。我們很想知道,你對《字花》的過去和將來究竟有何想法,以下是對《字花》讀者的意見問卷調查,希望你能花幾分鐘時間填寫,好讓我們知道你的意見,從而得到繼續走下去的理由。感激不盡!

問卷調查網址:
http://fleursdeslettres.com/readers.htm

2/21/2009

中文獨立媒體年報08-09 ﹣﹣香港篇

時間:2009年2月22日下午2:30pm ﹣5:30pm
主持:林藹雲(香港獨立媒體網)
講者:葉蔭聰(香港獨立媒體網)、大腦電波(開台)、鄧小樺(字花)、紫草(blogger)
地點:灣仔軒尼詩道365號富德樓9字樓 獨立媒體辦公室

每一個地方,都發展出獨特的「獨立媒體」回應社會政治,獨立出版於很多運動裡,都擔任了舉足輕重的角色,於中文世界,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五四運動」時期的民間刊物。

中文獨立媒體年報08﹣09的計劃,就是要探究不同中文地區的獨立媒體如何回應在地的政治與社會變化。此外,在新媒體出現後,對「獨立媒體運動」帶來的動 力。報告包含了中國大陸、台灣、香港與馬來西亞四個地區,於去年十一月在台北搞了一個討論會,現在正在翻譯和整理成書,估計能於四月推出。

在正式推出前,我們希望在香港搞一個《香港篇》的討論會。

香港篇的作者是葉蔭聰,他於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工作,也是香港獨立媒體網的編輯。在籌辦網站前,也曾參與《民間抗爭》、《基進論壇》和《街角》等獨立出版。

因為作者較偏重文字及網站出版,但近年香港的獨立媒體發展,卻更多在網上電台和論壇方面,而 facebook 等社會性軟件的出現,又為個體媒體開創了更多空間,我們希望這次討論會,能更拉闊大家/和自己對獨立媒體的想像。

故此,我們請了《開台》的大腦電波、blogger 紫草和身兼《字花》編輯和港台主持的鄧小樺,與葉蔭聰來一場對話,亦希望搞網上論壇、行動錄像、自主博客等前輩、新血能加入討論。

2/19/2009

如何讓他活下去


手上拿到紀念羅志華的文集《活在書堆下》,由葉輝與馬家輝二位合編,花千樹出版。中間是羅志華在書堆憨笑的黑白照;翠綠軟皮封面,是青文的顏色吧。2 月21 日4 時在香港藝術中心麥高利小劇場是羅志華逝世一周年的紀念會,及其紀念集出版之發布會。文集是趕在羅逝世一周年出版,心意明明。編後記談及書名, 「是由於我們相信,再沒有一個字比『活』字更好,更貼切地為這本文集總結陳詞」,叫人動容。對於與羅志華相識的人來說,他們失去的是一個具體的、活生生的憨直朋友,許多說不完的細碎故事淌瀉千里,佔據遽逝者留下的空白。編者是代替其他生者負起了無聲與喧囂之間的沉重張力。

羅志華與沈殿霞差不多同時逝世,都造成巨大的心靈搖撼。當時,悼念一間經營不善的書屋主人的文字,竟直追對娛樂巨星的悼念;實在,書,曾經在人們的生命裏留下許多重大的意義,比較耐得起時間打磨,所謂以質代量。現在看着書中從報章和網上摘尋而得的文字,會覺得羅志華的黑色句號承載了太多意義——人們紀念羅志華的方式,是勾勒書店時光、旋起旋滅的獨立書店、出版業的精神與理念、書在他們身上留下的痕迹。即使對於與羅志華不相熟的人來說,他們也哀嘆失去了一個理想的年代。

出版是一門對抗時間的行業。人們通過文字來抵抗瑣碎日常、機械運作的消磨,時間的流逝。 然而現在,時間變得太快了。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商業的巨輪輾過生命,那龐大的聲音壓倒呼喊——書店在桌面鋪出推介的書,幾天銷量不佳就要換過、退貨;報紙 的書版,總要談論(三個月內?最多半年)新書,書與作者,甚至讀者的抵抗,相對而言多麼微小。想來當日悼文鋪天蓋地,也許都曾有傳媒高層抱怨;悼文潮亦不 過三數月而止——然而對於一個人的生命、一個時代、無數精神矍鑠的書,這樣的時限,又何嘗公平?

羅志華的死,像他堅持出版的優良書籍,始終引發重要的反思。個人與社會不能剝離,如果羅不是被拋擲到香港,這個對理想主義者如此苛刻的環境,這個天真的人可能現在還活得好好的。 我珍惜書中優良的悼文與歷史鈎沉;同時心裏浮起某種弔詭。羅的死亡,引發兩種逆向的心態:後悔沒有好好支援有夢想的人和有價值的書,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反之,因為太惋惜哀痛,而覺得該早點叫他止蝕,阻止有夢想的好人陷入險地。

放棄夢想,做個平凡人, 無災無難到公卿——不不不,這不會是那個天真的人和那些沉着的書籍所希望的。我們應該要對這種「平庸的誘惑」搖頭。讓羅志華、青文書屋、知識分子辦書店的理想、理想主義年代,堅定地活在我們心裏:在現實生活中,紀念理想,支持夢想,保護有信念和原則的人。與他,及他們一起抵抗。





2/15/2009

打量別人的花束

二月十四日過去的午夜,有人因為不習慣與少年情侶一起在巴士站排隊時親密而站到路邊一副準備隨時耍起太極的古肅表情,我則在尾班過海巴士上四處打量別人的花束。我喜歡花,並且自小跑花墟,對花束形狀和常見花朵了然於胸。一個摩天睫毛的鬈髮女孩上來,手裡抱著兩束紫色的大花束,紫玫瑰、百合、滿天星勿忘我,另一束是桔梗。都是團團簇擁的形狀,所謂花團錦簇。男友也很漂亮,西裝醒目的鬈髮少年,手提一隻維尼熊。不知為什麼要有兩束呢,我只無端想起紫微斗數裡的天相星。

另外有一對少年情侶,甫上來我就怔一怔,男孩長得頗像多黛,女孩則恰恰很像一個柔和版的阿闊。我忍住自己刻薄的聯想,但他們竟然坐到我面前!然後我遭遇隱喻的實現,女孩手中竟緊緊抱著一隻學生裝的阿闊!這實在妙到毫巔,我忍不住輕輕微笑起來,為免不禮貌而把眼神到處游走。幸好他們都累了。男孩輕聲叫女孩打個盹,女孩就像貓那樣枕著男孩的肩睡了。她抱著阿闊的手勢,表徵著某種親密與疼愛,她像一張白紙那樣坦承感動。我替謝立文快樂,這就是他創造阿闊這隻醜兔子的目的吧,讓某些人能坦白的擁抱自我。女孩睡不穩,頭輕輕的晃過來晃過去,像不好意思讓人負重,最後還是穩當地枕著,睡沉了。眼影畫得不好,但她睡著時的神態比醒著時更天真,讓人在錯配裡也會心。男孩也睡了,挺胸直腰不動如山,在夢裡也維持可靠的男子氣,那兩片厚到可以切一碟子的唇,可稱莊嚴。

他手裡拿著一束深紅玫瑰,配著紅蕊小白花,和帶有冬意的深綠薊草;紙是深褐紋紙,束一個接近簡陋的綠蝴蝶。花束下把的紙已經有點鬆脫,不會是貴價貨,但這是非常聰明的配搭,單靠配色便有種高貴的英倫味,不花錢但花時間去找去選。他應該是個很有眼光的男朋友。莊嚴而親密。我像偶然目擊了冥冥的一則好意,幾乎是覺得自己有點不敬,於是輕輕起身離開。

2/14/2009

女人的工作

「你一定明白,在消費主義的香港社會,與女性對話需要特定的語碼。如果沒有恤髮修甲做facial的習慣,不常看時尚雜誌,不介意拿什麼手袋,對某幾個資產階級牌子無涉獵或無看法,便彷彿隔絕於大部分的女性共同體。一個由消費主義主導的中產女性話語(包括影像)佔據社會上大部分媒體空間,將基層、主婦、知識份子消等其它各種女性話語擠到邊緣,當要介入這種幾乎由大集團及媒體合力打造的文化領導權(culture hegemony),重新發掘消費性主流話語在原初的自主意義,你必須先掌握《女人大作戰》(The Women,下稱《女》)開首時莎菲Sylvie(安納貝寧Annette Bening飾)進入Saks高級百貨公司的主觀鏡的高速掃瞄功能:五分鐘內高速獵取當買貨品,價錢型號產地特色了然於心,一眼辨出真貨假貨,自我定位掌握良好絕不迷路。

2008年港女的其中一件大事,很可能包括相約女性好友入場觀看《色慾都巿》電影版(Sex and the City,下稱SATC)。不幸,就片論片,SATC電影版實在無足觀,其拜物以及童話包裝都率直天真得厲害,而且用非常老氣橫秋的語氣講出來:「每年都有許多20出頭的女生來到紐約市,追求名牌和愛情。20年前,我也和她們一樣,只是我很早就懂得名牌的時尚潮流…於是我把重心放在愛情上。」 女主角凱莉的夢幻婚禮是SATC的電影重心,電影且暗示婚後諸女會一如既往地生活,如同童話最後那句「王子和公主(及公主之女友)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直至永遠」,意識上的保守實在有點令人驚訝。而教人一開始便鬆口氣的是,《女》的故事就是從SATC結束的地方開始: 中年是無愛情的,中年中產女性的兩條出路,即由愛結合而生的家庭,及將愛情降調之下被高揚的事業,均給女性帶來挫敗,並不能再作為賦予自我意義之生命實踐。這些大概也足以構成男性的「結構性中年危機」;當然Diane English比倪震更為成熟的是,她寫的女角不再以愛情來解決空虛。」

——〈 你說話日漸拘謹而且沒有人明白 〉節錄。


上文收錄於今期隨《香港電影》附送的《hkinema》。看來相似的消費主義女性電影,其實可以分辨出政治正確的經典女性主義,和消費主義的後現代女性主義兩條進路。《女人大作戰》確實是前者,看來有點保守,但我並不覺得SATC就屬於比較愉悅的後者——SATC電影版的主題只是純粹的保守愛情觀而已。

另外書中還有一個「你是王家衛電影中哪個女角?」的心理測驗,我也有份幫手製作。有興趣可以買本來看看。

2/13/2009

報應

多年以來,聖誕或新年倒數時,我常常在各舊區的狹小雞籠公園,就著昏黃的燈光看書,與公園裡的老人作伴,或者只得我一個人。非常怡然自得。走在街上,背向節日的人潮,人像擺脫線軸的鳶子一樣泠然清醒。

有咁耐風流。終於感受到節日的壓力!一邊聽劉美君〈浮花〉(天啊當時曾經那麼怕這首歌),一邊替字花稿件打字,一邊數算工作想寫文整理台灣之行,一邊絞盡腦汁開禮物單子,一隻苦惱的盲眼鴨子,覺得萬物都不在手邊萬事都不是我擅長的。我以為三十歲後不會再進入一些覺得自己笨拙的場景呢。撞牆。

2/12/2009

桂綸鎂與貴倫美

(後來再看文章,好像過了呂某一戙……沒有辦法,對無法得到手的靚仔詩人,難免心懷恨意…)

台灣新偶像桂綸鎂被形容為「蒸餾水般的學生情人」。據說男生都喜歡桂綸鎂。為了解行情,我訪問青年詩人呂永佳,他為什麼喜歡桂綸鎂。他先給我典型答案:氣質、簡單親切感性。此人少年偶像為周慧敏。一再追問,他才形容:青春,幾乎無歲月痕跡,甚至不是清純,而是近乎呆滯的,慢。

由阿P@my little airport和何山@pixel toys組成的新青年獨立樂隊,「永遠懷念塔可夫斯基」,製作了一系列品味基層氣質青春之歌曲,已曝光的〈聖誕半裸派對〉、〈灣仔差館奇遇記〉、〈give him a job〉等,不落俗套、尖銳坦白,u-tube熱播。我向阿P討得他們未來大碟的全套歌詞,裡面赫然有一首〈綑綁桂綸鎂〉。歌詞是一嫖客對一貌似桂綸鎂的性工作者的溫柔低語:「我係有d喜歡你/我願你玩這遊戲/見你五官咁完美/我絕對不會亂嚟」;將叫衛道人士聞虎色變的「綑綁」,與哀愁世代裡同樣無奈落泊的恩客與妓女之纏綿相依,揉合成一種既讓人像被針刺到般微痛(附帶「離經叛道」的自我警覺),同時感到似曾相識的共鳴:「人活在這時勢 要重拾 綑綁的真理/投入在這遊戲 要逃避 每天O既痛悲/從後面抱住你 到明日便分離/就趁這一個鐘頭得到你」。這種短暫愛情的纏綿感是古典的,但又有著賽博世代的「無限復活」的輕鬆味道,委實是一種新時代的感性,既維護小眾,又能說中人人心事。

呂某提及,桂綸鎂在電影中的角色鮮有驕傲的,與當代香港女星不同。我想,在三人成虎的港女恐懼時代,桂綸鎂還代表著男性平安、寧靜、溫柔的鄉愁。我一向形容為「老油條」的陳昇,近作《美麗的邂逅》裡也有一首〈愛上貴倫美〉(撞橋頗叫阿P揼心),就透徹地看出了「貴倫美」的鄉愁性質:「我要放棄思考自由/我要放棄愛的自由/這樣日子真好過 / 夢中的故鄉有貴倫美 /我要真正的永和豆漿」,自知鄉愁是一種逃避,帶有虛無性質;「貴倫美」且是一種迷惑性的大眾商品,「同一個電影 看了幾遍 就愛上了貴倫美/ 同一首歌 我唱了N遍 我還是迷失在荒漠」。陳昇淋漓潑墨地描劃了中年男人的虛無:一方面已知世界充滿哄騙與謊言,「地球的那邊 我們自己這邊 叫我學白痴八年/這些蟲子 把地球都啃光 還想辦法要嚇唬我/又是溫室效應 又是能源短缺/ 誰是流氓國家 誰是世界渣渣 」 ;但生存即是在光怪陸離的現實前妥協;最後收縮成一個無法分辨是非的小男孩,一邊被世界騙一邊想著騙女人一邊自己騙自己:「我愛貴倫美/我愛貴倫美/我的故鄉最美」。諷刺同時自嘲,詞寫得癲狂,思想轉折複雜,咀嚼數遍明白過來便愛不釋手。陳昇真是自命批判的女性的必殺迷湯——是熊一豆搶先在MSN裡向我吟哦「寫歌的人假正經/聽歌的人最無情」(陳昇〈牡丹亭外〉)。

上網搜尋桂的訪問,發現她原來是從乖乖女逆轉為叛逆少女,由跳芭蕾變成跳HIP HOP,從影也是堅執地與家人爭取回來,當時父親動怒拍桌,她面不改容,冷靜得無可阻擋。像呂某一樣,是山羊座呵。男性的鄉愁、夢幻與學生情懷裡,可有堅執銳利連言詞都理性的少女?

更開放的態度

下載「色情無罪.查禁無理」:http://leslovestudy.com/porn_not_harmful.pdf

小書內容包括:
反色情陣營其實最愛色情、
色情查禁抵觸言論自由已有先例、
把兒童色情拉入淫審條例檢討並不正確、
衛道之士對色情文化所知甚少、
反色情會傷害家庭和婚姻、
一份廣為反色情陣營援引的研究原來根本不存在、
反色情人士視如家珍的1986年報告如何扭曲和偏頗、
色情普及與性罪行沒有因果關係、
丹麥色情物品合法化的真相、
長期而大量接觸色情沒有帶來傷害、
色情效應的實驗研究缺陷多多等

2/06/2009

公社生活.公共生活

1. 在台北回復學生宿舍生活,與kubrick的朋友們還有一群作者住在台北樂樂,很好的地方。但我還是忍不住向朋友們說,李智良、陳智德、鄧小樺與十來個人住在同一間屋子裡睡碌架床,這真是有點詭異。住在大酒店的葉輝調侃說,是字花公社啊。我說,住宿是kubrick給錢的呀。

2. 除了與各出版社的朋友交換了不少書籍外,我已經得到來台的最大回報。今天覺得做什麼都是值得的。猜猜是什麼。

3. 這幾天有關於文學雜誌資助的文章刊於明報世紀版。週四是關夢南先生,週五據說是鄧正健。馬上找到wise news衝上網。能夠在公共空間討論文學雜誌這種被邊緣化了的受資助媒體,這真是好真是好啊我們回到了一個就歷史而言比較合理的狀況。或者用比較挑釁性的修辭,強調文學公共性的年輕一輩和強調私密的上一代終於正面硬碰!很教人激動啊!身在台北,也一股熱血上湧呢。

4. 在獨媒有朋友就關生的文章問,「本站好像有些《字花》成員,冒昧想問,你們覺得自己在拿綜緩嗎?」我簡短回應了一下:

身在台北,只能隨便說兩句。

關生的文意我不完全清楚指向,只說自己對「藝術綜援論」的感受:

1. 無論是不是自己拿,我不覺得「拿綜援」是問題。扶助弱勢是文明政府的責任。而現在香港政府正因不夠文明,才會不斷刁難及抹黑綜援人士。

2. 那些惡劣態度,無論其施行對象是綜援人士還是受資助文化藝術家,都是不合理的。我反對「將資助藝術當成綜援」,意思是不應附帶惡劣態度。

3. 樓上朋友說「教育是否綜援」,我想「教育綜援」和「藝術綜援」的分別在於,許多人認為藝術不是生活所必須的;而我認為這不是文明的想法。社會這樣富裕,還 保留著「先掙口飯吃」的想法嗎?而對「生存先於藝術」的重要反證更是,文化大革命全民超級饑荒,但人們對文化藝術的追求卻在壓抑下熱切得不得了,那時任何 一本私下流傳的書,都會被翻成一卷海帶的樣子。由此可見,生存與藝術不單止不對立,甚至也不一定前者先於後者。

4. 回應抹黑綜援的謬誤,方法除了是「證明那些人士確有需要」、「他們拿綜援其實是社會導致(如經濟轉型)」之外,還應對「沒有工作等於對社會毫無貢獻」的前 設重新檢討。許多拿綜援人士其實努力做義工、參與社會運動、努力維持家庭,這些都是對社會的頁獻,只是不能完全由gdp去衡量。同樣,藝術也可以,並且應 該,有除了經濟產出之外的社會頁獻。我個人辦文學雜誌的理念就是,好吧如果「單單藝術創作就已經是貢獻社會」不受認同,我們年輕力壯不妨多做一點,儘量以 創作、評論、活動、推介、連結等方式,在公共論域中推動文學、藝術及出版,介入社會議題,以擴大文學及藝術的影響力及可見度,養活更多創作者,推動社會公 義。我想這些也可算是社會貢獻吧?就算字花的office經常沒人(其實我們沒有獨立office),也不該被說成「濫用資源」。我跟藝發局爭資源時說, 在巿場上有一本自負盈虧的文學雜誌在十年內都是不可能的事,但我們一向給予超越資助比例的回報,絕不濫用公帑。

5. 我是站在藝術家這一邊的,draft了一篇關於明報論爭的回應,但還未寫成。但我很想在這裡先說一句,記者的立論框架及視野有問題,但在處理手法(包括報導時花的觀察力氣、回應及討論的理性)方面相當優秀。我實在不願見到大家對這位回應的記者口出惡言。

回來再談。

2/04/2009

適合公幹的致意

1. 前設: 字花 台北書展瘋狂行程 (共七項)


2. 我一直這樣唱



2. 讓我搭一班會爆炸的飛機

主唱:My Little Airport 作曲:P 填詞:P 編曲:My Little Airport.阿賢.阿科 監製:My Little Airport

讓我搭一班會爆炸的飛機
去到台灣之前被炸死
讓我喝一杯會吐血的香檳
在喝醉之前可斷氣

我以後也不會再打電話給你
再沒法對電話唱K
你要是孤單便去找好友睇戲
他們一定會氹番你

讓我搭一班會爆炸的飛機
回到香港之前被炸死
讓我喝一杯會吐血的香檳
在喝醉之前擁抱你

我以後也不會再打電話給你……

3. 許諾之地

2/02/2009

能夠說什麼

淫審諮詢最後一天,在各方朋友使用網上急傳、獨媒+msn+facebook發狂宣傳之下,成果如何?其中一個量度指標是,反查禁運動的一人一信寄出數量在一天之內,距離我連結它時的13xxx,上升到16509。整個星期六,我不斷reload,看著那數字飆升——緊張到這種程度,我依然只以自己真名寄出了一封信,這麼守規矩我果然是香港人。

週六晚與sexual practice方面比我前進一百倍的朋友吃飯,報告這個結果,他沉吟道:「唔知呢,鬥唔鬥得過人地呢。」我們面面相覷,然後竟然一同搖頭嘆氣,說還是不夠吧還是不夠吧。三千多,大約是三間中學全部人口的數量。人家是用整間學校的家長信來玩的呀。朋友到過英國享受過比較自由的性風氣,反射性地加了一句:所以真的不想住在香港。

我是不會這樣說的,我只說「香港真的很難住」。問題是,如果有人已經認真做了自己的本份,仍然要接受一個自己無法接受的結果並明知過程中存在騎劫和不公義亦無法阻止,他感到被這個城巿排擠甚至迫害,也算是理所當然吧。我想說我真的未算性變態或者性小眾,我內裡保守到我自己都不好意思,只是面對人類廣闊的文化、歷史或僅僅常識,我覺得在香港發生的保守事件可稱封建。最後一天,保守派動用大量建制力量:無線播出「青年團體」主動要求查禁的言論,並安排「專家」說「連反叛的青年人都要求查禁,可見情況多壞」。一聽到我口裡的壽司全變了苦味。他們不知道自己在毀壞什麼。NOW新聞則有團體發佈「調查結果」,調查結果裡什麼傳媒關心民生所以獲得支持全是幌子,target全在傳媒刊登淫穢照片,要求查禁。我一向支持NOW新聞,它的理性判斷與基層取向一度讓我覺得在這個城巿裡比較能夠心平氣和地生活;但近日它有向無線新聞看齊的傾向,多了很多公關新聞和鼓動消費的新聞。這些轉變真是令人心情黯淡。為什麼我的城巿不能讓它的人民活得心平氣和一點。

2/01/2009

唯公器能私用時節目才精彩

1. 艇戶三十年
嘉賓:張彩雲

年底時,艇戶三十年紀念,當時骨幹份子重回舊地帶導賞,其後還與年青人討論社運路線,陳景輝說來耀武揚威,我心生嫉妒馬上要做一集節目來抗衡一下。艇戶事件簡單記載可見陳順馨的《嗅覺記憶——我的六十年代》,書中記錄的,是多個家園被拆遷的抗爭故事。家庭也好家宅也好,家到底是香港人糾纏一世的主題。記得陳智德也有一首詩〈船和家〉,說的可就是艇戶事件?

2. 電影中的弱男與小男人
嘉賓:家明

葉問怕老婆,梅蘭芳不敵福芝芳,現在的電影裡連偉人都是小男人。家明是豪爽肥老竇,不太關心小男人,不過卻在節目中攻擊那些「工作狂代表男人味」的陳腔濫調,於是我又講江記的兩則「專心男人」飯氣劇場。另外,我從來沒說過,但實在真心覺得,家明個blog好好睇。
























3. 赤壁?曹家?老師!
嘉賓:樊善標

看完《赤壁》之後,心裡只想寫一篇文,題目叫〈赤壁教我們愛智慧〉,我雖不算三國迷,但實在覺得《三國演義》裡面人物沒這麼蠢,無法覺得電影的他們是英雄,看完電影反而趕忙翻看三國演義。不過我也要感謝接近一無是處的電影,讓我有藉口可以聽聽老師重述以前他教建安文學時的三曹風采,並在大氣電波裡傳播我所領受過的知識。到現在為止,我還是覺得曹植的詩太嘈;不過已經喜歡曹操多於曹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