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2015

亂世懷璧:《梁思成與他的時代》



《梁思成與他的時代》
朱濤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20141



梁思成是二十世紀初期中國著名建築史學家、建築師、城市規劃師和教育家,一生致力於保護中國古代建築和文化遺產。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梁氏父親是梁啟超,首任妻子是著名作家林徽因,曾經留學及任教於美國各大學。回到中國後梁氏一直肩負重大的古蹟修復、城巿及重要建物營造計劃,中共建國在政治運動中多次被鬥,在文革末期(1972年)去世,近年重被尊為中國現代建築史上的大師。朱濤這本梁思成傳記,不但是重新考察、發掘梁思成的生平與思想,更意欲探究梁思成所身處的時代,對他的思想以及作品的影響。

建築是一個複雜多樣的行業,建築師本身的思想、風格固然影響建築作品,而又因大型建築往往涉及與權力的周旋,建築師本身也會接近權力核心,因而受到政治陰晴的影響。而1949後的中國,則幾乎無日不鬥。梁思成留下的史料,除了其著作、言論、圖則,更包括大量在政治批鬥運動中寫下的「自我檢查」資料。朱濤此書野心之大在於,欲以梁一人見那個時代的「新中國建築運動」。本書不凡在於其對政治影響的理解力,其中又有一個極其鮮明的立論:「如果說1920年代在歐洲崛起的現代主義建築運動是靠一系列宣言推動的,那麼1950年代的『新中國建築運動』可以說是靠一篇篇檢查展開的。」一言以蔽之,建築在外國是藝術、是個人伸張、改變世界,但在中國現代史上,卻無處不是政治、個人受政治壓力而自我否定,「被世界改變了我們」。

這真是悲涼的歷史。書中最多的史料不是高雅的圖則與抽象的概念,而是梁思成在政治壓力下寫出的令人不忍卒睹的自我批判。五十年代反右運動、抗美擾朝,在美國留學的梁思成不得不批判自己之所學和出身,包括照著毛澤東的意思批判父親梁啟超——共產黨就是有辦法令兒子頂證父親來向黨表明效忠。據朱濤考證,早期梁思成結合民族主義關懷與西方現代主義的觀念,正探討中西合璧的「民族主義建築」——而梁不得不在自我檢查文件中,完全否定這些後來被認是他最好的作品。

恰是因為梁思成才高、有民族主義關懷、亦有政治柔軟度,才會如此多度扭曲自己來遷就「革命」與「黨的路線」,失去自我,尊嚴受損,鬱鬱而終。這就是亂世懷璧的痛苦。

1/06/2015

遲了一年還是要貼,這書真的太好



《水的空白》
馬林.索雷斯庫著
高興譯
出版:世紀出版集團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1年6月
人民幣35元




羅馬尼亞詩人馬林.索雷斯庫生於1936219日,大學時期開始寫詩,多年當文學雜誌編輯,發表過十幾部詩集,被譯成多國語言,獲獎無數。他在羅馬尼亞國內是舉足輕重的詩人,每部作品都受到文學史、文學報刊和研究專著的青睞。他並同時寫作劇本、評論、小說和隨筆,被稱為「全面的詩人」。羅馬尼亞推倒獨裁政權之後,在19941995年間,擔任過羅馬尼亞文化部長(在詩界這是一種負資產)。1996126日因為癌症過世,年僅六十。

譯者高興為本書寫了一個相當不錯的前介,讓我們對於知道羅馬尼亞的政治環境與創作之關係有了大概的了解。在20世紀的2030年代,羅馬尼亞社會及文化生活長年受到法國影響。二次大戰期間,羅馬尼亞文化上曾經空前繁榮,包括哲學、文學和藝術,都有重要發展。可惜鮮花逢霜,其後是共產主義專制統治,極左統治在20世紀50年代達到高峰,創作和言論自由遭壓制,詩人、哲學家被迫中斷創作,有些還遭到監禁、付出生命的代價。而其後60年代,羅馬尼亞文化生活較為寛鬆(與捷克的「布拉格之春」同期),新的文藝先鋒登上舞台,包括索雷斯庫。

專制主義統治之下的東歐文學,都有一股深沉、壓抑著的力量,其與現實的聯繫比較曲折,因而面貌更具魅力。不過,索雷斯庫的作品吸引之處,是它的語言簡樸,直指人心,不時從生活的一個小片段,切入真理與悖論的核心。比如「電車上的每個乘客/都與坐在自己前面的那位/驚人地相似。//興許是車速太快,/興許是地球太小。」

索雷斯庫早年是以反叛、大膽、先鋒的姿態出現的,甚至出過一本專門以摹擬教條主義詩風的諷刺詩集——在今日這便是高登巴打的行徑。深刻的諷刺需要很好的頭腦,索雷斯庫更加追求深度。他說「詩必須與哲學聯姻。詩人倘若不是思想家,那就一無是處。」不過,索雷斯庫經常舉重若輕,翻開《水的空白》,有時真是讀到笑出來。像〈角度〉一詩,一人被蒙住雙眼,指著貼在宣傳欄裡畫著的世界,被問是什麼字,那人每次都答「黑夜」,審核者不斷否定(「這是太陽」、「大海」、「咳,這是女人。 /親愛的,黑夜可沒有乳房。」),最後說是「你」。整個就是荒誕劇的結構。


1/05/2015

相信每一張餐桌





聖誕來臨,有一道不可抗拒的holiday mood掩蓋了我們;如果這種holiday mood與後佔領哀愁揉合,便成了一種很奇異的混成物。

今年我的面書上,少見外食聖誕大餐的照片;多是自煮。尤其是掛心雨傘的朋友,更多自煮。人們烤水果派、煮甜湯,薑茶湯圓、杞子無花果雪梨、川貝雪耳……學聯張秀賢說「連我都焗左個蛋糕。」低手如我,也嘗試了做黑糖薑茶和桂花燉雪梨。聖誕三日,除了去黃色聖誕音樂串流外,就是窩在家自煮自食,有時招待朋友,談生活就是談政治。

佔領區據說日日有糖水的,但去佔領的巧手廚子們,未必有時間顯手藝。金鐘村民更是吃了可能是人生最多次的麥記和KFC。回到家裡拼命的煮,那大概也有療癒作用。我很記得松浦彌太郎說過,他的自我療癒招式之一,就是默默的煎蛋捲(即玉子燒),讓自己在重複的翻捲動作裡放空。在家裡洗洗切切,燒煎焗煮,它是一種建立與創造的行為,涉及材料、配搭、火候、好意,運於掌上,不比一場大型運動中太多紛雜衝突的念頭,連好意都要互撞那麼複雜。這種簡單的對於承繼運動的念頭,其實與旺角晚上「購物」的人群一樣。

文化監暴對於群眾的holiday mood好像有著先天直覺。明哥說「我們是不是要唱唱歌」,結果一周內街頭流動唱成事,大明星跑下地鐵、在擁擠的車廂、顛簸的小輪上唱歌,它以普選的意志為旗幟,然而牽動的還有我城空間無限的管制規條。正是其冒險性質有著無比魅力。何韻詩率眾衝上金鐘A出口時自然尖叫,那就是街童的天性,那一刻我們聽到自己身體裡的流浪兒血脈。流動唱與地方的關係緊密,在海富唱〈海闊天空〉、在旺角唱〈日日去鳩嗚〉,真是別有氣氛。在中大唱〈光明會〉時氣氛達到頂巔,不是因為流行曲與明星,而是因為它真的在一個適當到超乎預期的場合,「現在我的人 將要發動一波戰爭/立誓要剷除 沉悶領導層/若大放光明 通透秘密必需看真/別掛心 我也並非一個人/盟軍 如此近」,在一個群眾運動的舞台,從無限的充滿政治理想與行動能量的心靈中自然發喊,再鮮艷的修辭也只是貼切白描。在此時竟然跳電,音樂無聲,群眾自動發聲把歌唱完,並以「我要真普選」的呼聲把氣氛延續。人民群眾的力量,從來都是最大能量的發電機。

網上有少數人一直謾罵,說唱歌是不務正業,甚至把唱〈撐起雨傘〉的人都說成港豬,這樣未免是近於獨裁,因為他們不允許別人有自己的表達方式。何式凝轉述台灣人民的意見:你們香港人還是未熟練,其實應該每次運動後,快點回家,不要花太多時間沉緬哀愁,好好準備自己,下次有運動時快點出去——走得快,回得快。我不知這是否就是答案,但我相信,民主必須在生活中實踐下去,我覺得甚至要相信每一張餐桌,它也有團結與交流的功能,可以推動政治覺醒與連結。

(刊世紀《翩翩不戒》)

1/04/2015

舊書重印奇鋒突出





書展過後,有本奇書突然賣起來:商務印書館1938年刊行的《香港指南》,是最早一本由中國人編寫的香港旅遊書,如今以原版重印發行。此書在書展期間被陳列在商務攤位當眼處,原來此書重刊是紀念今年商務印書館成立一百周年。

編著者陳公哲是廣東中山人,文武全才,既作考古、書法、發明、武術,著有多種奇書。此書概述香港、九龍、新界的歷史沿革、名勝古蹟、風土人情、各行業及教育狀況,向遊客提供各種實用資訊。香港以一介漁村,中國史籍無詳盡記載,西籍以立場不同、取材亦異,不合華人閱讀——所以陳公哲是名副其實的拓荒者,書中的資料蒐集,繪譯地圖,採訪調查,編定遊覽程序等,多由這位全才親力親為。這應算是香港早期由下而上的民間採風一個激勵性的示範,顯示香港的真貌尋找一直是由民間自為,低姿態的以工具書形式包裝,寄託大志:「指南之外兼及於港志」。

近八十年過去,以前的實用資訊已經不再實用,反而成為讓年輕一代用以對照、重識香港歷史的入門工具。商務以其「商」之名,特意在序言點出昔日廣告可見舊日城巿風貌。重認昔日街名、對照許多曾在、仍在的商巿名稱,讀者心裡會湧起微妙的滋味。因為我們對自己的城巿,其實所知不多。連認識歷史,都要靠名為寫給遊客看的指南,香港人果然是一直在主場作客。

此書引起一班文青讀友購買,而且買完紛紛拍照PO上網,嘖嘖稱奇。此書設計並非今日所謂「精緻」,但在一眾精美書籍的桌面,卻也讓全世界看到它的低調。內文全照舊日編排,鉛字字粒排出來的字體,舊式手繪廣告,都有一種舊式風雅,引思古之幽情。年前中國曾有「民國舊課本」之風潮,其中簡樸的風雅,對簡單真理的追求,《香港指南》的重刊,底氣依稀幾近。

《香港指南》刊發時售價每本一元,如今標價一百元,真正身價百倍,又提醒你這是商務百年。這真是一次高招的品牌營造。書的力量畢竟較廣告大,而且不是任一出版社都有百年歷史。《香港指南》之成功,別的出版社不一定能全部照做,但若找到適合的有份量無版權舊書,或者可以再開拓「重刊」的巿場,也為讀者提供不一樣的選擇?


(刊《經濟日報》「閱讀新勢」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