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2009

如何讓他活下去


手上拿到紀念羅志華的文集《活在書堆下》,由葉輝與馬家輝二位合編,花千樹出版。中間是羅志華在書堆憨笑的黑白照;翠綠軟皮封面,是青文的顏色吧。2 月21 日4 時在香港藝術中心麥高利小劇場是羅志華逝世一周年的紀念會,及其紀念集出版之發布會。文集是趕在羅逝世一周年出版,心意明明。編後記談及書名, 「是由於我們相信,再沒有一個字比『活』字更好,更貼切地為這本文集總結陳詞」,叫人動容。對於與羅志華相識的人來說,他們失去的是一個具體的、活生生的憨直朋友,許多說不完的細碎故事淌瀉千里,佔據遽逝者留下的空白。編者是代替其他生者負起了無聲與喧囂之間的沉重張力。

羅志華與沈殿霞差不多同時逝世,都造成巨大的心靈搖撼。當時,悼念一間經營不善的書屋主人的文字,竟直追對娛樂巨星的悼念;實在,書,曾經在人們的生命裏留下許多重大的意義,比較耐得起時間打磨,所謂以質代量。現在看着書中從報章和網上摘尋而得的文字,會覺得羅志華的黑色句號承載了太多意義——人們紀念羅志華的方式,是勾勒書店時光、旋起旋滅的獨立書店、出版業的精神與理念、書在他們身上留下的痕迹。即使對於與羅志華不相熟的人來說,他們也哀嘆失去了一個理想的年代。

出版是一門對抗時間的行業。人們通過文字來抵抗瑣碎日常、機械運作的消磨,時間的流逝。 然而現在,時間變得太快了。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商業的巨輪輾過生命,那龐大的聲音壓倒呼喊——書店在桌面鋪出推介的書,幾天銷量不佳就要換過、退貨;報紙 的書版,總要談論(三個月內?最多半年)新書,書與作者,甚至讀者的抵抗,相對而言多麼微小。想來當日悼文鋪天蓋地,也許都曾有傳媒高層抱怨;悼文潮亦不 過三數月而止——然而對於一個人的生命、一個時代、無數精神矍鑠的書,這樣的時限,又何嘗公平?

羅志華的死,像他堅持出版的優良書籍,始終引發重要的反思。個人與社會不能剝離,如果羅不是被拋擲到香港,這個對理想主義者如此苛刻的環境,這個天真的人可能現在還活得好好的。 我珍惜書中優良的悼文與歷史鈎沉;同時心裏浮起某種弔詭。羅的死亡,引發兩種逆向的心態:後悔沒有好好支援有夢想的人和有價值的書,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反之,因為太惋惜哀痛,而覺得該早點叫他止蝕,阻止有夢想的好人陷入險地。

放棄夢想,做個平凡人, 無災無難到公卿——不不不,這不會是那個天真的人和那些沉着的書籍所希望的。我們應該要對這種「平庸的誘惑」搖頭。讓羅志華、青文書屋、知識分子辦書店的理想、理想主義年代,堅定地活在我們心裏:在現實生活中,紀念理想,支持夢想,保護有信念和原則的人。與他,及他們一起抵抗。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