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2016

忽爾中年



原來已中年。底子裡是個叛逆少女,也一直喜歡出格衝撞,有天突然發現周圍的人對自己容忍度變小,玩笑惹出禍,才明白青春的特權限期已過。中年必須謹言慎行,因為犯錯已經不再可愛。

真是連衣服都要全部換過呢。換季時特別唏噓,滿屋的T恤好像都沒機會穿了,不規則鮮色裙也好像超齡,青春少女才CARRY到的古著,又輪不到我。童年時著衫就好老餅,想不到有天發現自己可能衣不稱齡,是不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考慮到別人的眼光就份外尷尬,中年原來可能是一個自我認知與他人認知無法縫合的年紀。

進入中年也像開始一場新的學習,不好意思讓人知道自己的無知,但對於中年,確實無知——於是開始看一些網上的大眾心理文章,什麼「35歲後必須知道的N件事」之類。最認同的是一道「要接受自己的限制(亦即缺點)」。這話說來簡單,但不到絕處是不知它的意義到底指向什麼。去年在台北詩歌節認識詩人曾淑美,她少年成名,做廣告混到上北京,但受挫回來,跟我說意味深長的一句便是「要接受自己有限制。」身體有限制,環境有限制,有些事情是你以前做得到而現在做不到的,而且正是因為是你才更做不到——若不懂接受這點,會陷入瓶頸甚至絕處——中年面對的環境往往更為複雜,若不知進退,可能粉身碎骨。自己心裡的死角更可怕,實際困難解決了,心理創傷還可能留很久。

中年首先是發現周圍的環境變化到不再認得,然後與自己喜歡的青年格格不入,彷彿幼時的自己吵架,決裂更糟,連自己都傷心。在世界變化之下的孤單,中年必須重尋朋友,那些可能結婚生仔面目全非的朋友,千辛萬苦地重建自己的人際網絡,不曰利,只為自己的心。我們必須活在一個自己能夠信任的世界裡。

自己信任的世界或者不易求,但要找自己認識的世界或者還不太難。近月刮起港式九十年代懷舊風,校園、壁報、流行曲、香港電影、電視劇,都好像讓我們可以證明自己曾擁有過那個時代,那個時代的美好彷彿可以證明自己也曾是美好的。當然有美化,不過我在想,這可以重新激起一些與我同齡的人們之奮鬥心嗎。中年,也是一個肩負沉重責任的年紀——我們開始以責任來定義自身。

 (刊MING'S「事到如今」欄)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