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看《無用》時,片子播到一半,同伴忍不住轉過頭來跟我說,怎麼可以這麼好看呢。今年,懸擱一年的周某看了,回來即晚就寫了激動影評。,並在gtalk瘋言瘋語:「點先可以平伏激動,係咪要一日睇一次,睇到佢落畫,睇到我識鬧佢?」而我的說法總是,每次見賈樟柯,看他的電影,見到他真人,問他問題,你都會覺得,幸好我愛的是賈樟柯。有這樣的偶像實在太幸福了。)
10月2日的首場放映,兩位導演均會出席映後分享,影迷能與導演直接對話,萬勿錯過!
同時購買<無用>及<傘…>成人戲票各一,只需 $100(下午六時後場次,單一成人票原價$60)!同時購買<無用>及<傘…>學生票各一,更只需 $60(單一學生票原價$40)!
網上訂票 www.thegrandcinema.com.hk
字花會刊出二人的訪問,請待16期。
訪問熱身時胡扯,我問「上次跟林志玲拍廣告是怎麼回事?」,賈樟柯解釋是「不能總在拍電影嘛,也要賺一點錢嘛,什麼都不用做,只是簡單的一個廣告」,我就露出女fans的兇殘:「我們女粉絲看到網上照片的時候都激動了:『狐狸精!』」杜海濱在旁馬上笑得打跌,詠則傳來「是不是太放肆了一點」的眼神。賈樟柯不慌不忙,說那廣告是OLAY的十週年慶祝,裡面除了林志玲,還有農民、民工。他真懂得令人安心。
***
嘉賓:杜海濱
杜海濱的《鐵路沿線》是我非常喜歡的紀錄片,在2002年的電影節特刊裡,有一段「導演的話」,完全就是那電影的態度、節奏和色調。發現網上竟然沒有,於是打出來在這裡給大家看:
現在回想這部紀錄片的拍攝過程,還是覺得非常刺激。陝西的冬天像北方一樣寒冷,而這群流浪漢生活在垃圾台上,露宿戶外,唯一的保暖設施就是一床爛得掉出了棉絮的被子;他們唯一的取暖方法是集體烤火,而烤火的原料就是烤火的原料就是旁邊垃圾台上的易物或撿來的爛塑料袋。火苗裡挾著熱浪和毒氣侵入每一個烤火的人,我經常被嗆得躲來躲去,他們告訴我:你還不習慣,慢慢就好了。晝伏夜出的生活規律,也使我把他們的生活同黑夜犯罪掛起勾來。他們經常夜裡一兩點出動,從來也不會告訴我去哪裡,而第二天一早回來,再去通宵錄像廳花兩塊錢,買張票進去睡一天。
我之所以樂此不疲,還因為這是一項充滿了各種可能性的工作。你無論何時都無法預料到將要發生什麼事,而那總是值得期待。時常在我不經意的時候,一些可遇而不可求的畫面和事件就出現了、發生了,非常鮮活有力,也需要我瞬間作出反應,給以判斷並決定取捨。現在片子裡面幾個很好的段落都是從頭到尾一個鏡頭拍下來的。我甚至覺得它是紀錄片現場的一種激勵機制,能夠不斷激發起一個紀錄片作者內心的熱愛和熱情。
新年的夜晚,這群人聚在路邊,撿來一堆樹枝、塑料袋生火取暖,賊王唱了一首歌「我們都是流浪的人,長年流浪在外頭」,這時恰好一列火車駛過,車上燈光讓人有一種對家的想像。
這群人就像被飛馳而過的列車甩了下來,他們永遠也無法再回到車上。我只是不經意中窺見了他們的遊蕩,然後用手中攝像機記錄了下來。當我把每天拍完的素材拿到家回放時,作為記錄者的角色就不由地轉換,成為一個具體問題的解決者、裁判者。最後我發現,這絕非一個簡單的意識形態、文化類型所能解釋的問題。我說不清楚那是一個怎麼樣的東西,但最終我知道我能夠做的,也只不過是記錄他們的生活和談話,記錄攝像機後面我的反應和直覺,然後呈現給更多的人,讓這些人和我一起想我想不清楚的東西。
4 comments:
“他真懂得令人安心。”
真是粉丝的语气,哈哈
你好
前陣子在《拉近文化》見過你。其實我也剛剛花了一段長時間寫了一本書,不過在各大出版社的網頁也找不到投稿的電郵地址。請問可不可以提供一些電郵地址給我?而且也可不可以給我一點投稿時要注意的地方?這本書是我的心血。拜訪。
這是我的電郵地址:glaycheong@gmail.com
謝謝
glaycheong
高路:這真只是粉絲的語氣麼?我以為是更曖昧的……
glaycheong:唔……我不知你找我算不算是明珠暗投………我其實沒有太多可以幫助你的地方,即管寄你電郵吧………回覆可能很慢,不好意思………
......... 真想不到你會這麼說。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