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2011

非誠勿擾

(近月看得最糟的電影就是《非誠勿擾II》,幾乎walk out。某次與鄧小宇講起,他哇一聲大叫「難睇到呀!」但他是下載看的,看到一半就停了,但我是在戲院看完整套,滿肚悶氣無處發洩,終於爆番一鑊!從此可以把這套電影忘掉。)

文明單位:非誠勿擾
嘉賓:新晉影評人又稱鑽石毒男周思中


虛情假意不倫不類
《非誠勿擾II》與當代中國

「非誠勿擾」這四個字原本多麼好,道盡怕寂寞又渴望愛的族群心聲。不過在第一集大收之後,《非誠勿擾II》(下稱《非II》)已經完全地失控地商業化,在植入式廣告和不倫不類的偽愛情論述侵擾中,簡直是我們觀眾想跟電影人說「非誠勿擾」了。

男性狂想曲

內地電影的「都巿愛情小品」類型無疑尚未好好發展起來,總像是道行未夠的狐精,上半身變了人,下半截還是獸。《非II》上半截好像關於愛情的,但後半截還是「生死」、「人生的意義」這些宏大命題上場。羊頭狗肉,此其一。其二是,本片目標觀眾是女性,而且海報都用舒淇擔綱,本片的設題「某男對你很好,而你只是對他有好感而未到愛情,該不該一起共度餘生」,本來像是一個女性角度的發問——但其實本片是徹頭徹尾的男性目光男性視角。這樣的掛羊頭賣狗肉令人非常不適,尤其質疑電影的「誠意」。

其實片首的旁述是一把男聲,我就早該知道出事。男性敘述視角中,女性使小性子、發脾氣,完全是沒有理由的,而自己講謊話則只是為了哄女人開心。舒淇無端要去看選美,無端獨自在酒宴喝得爛醉,醉後又衝到海裡,全是沒有理由、亦無心理轉折,完全是傳達男性的想法,甚至沒有進入女性心理。在敘事層面它試圖傳達這樣一種男女關係:不問情由、歇斯底里的女性在外「野夠了」、弄得滿身傷痕,最後還是要由溫柔可靠的男性照顧。其照顧,還特意有好幾個鏡頭交待舒淇的紅高跟鞋如何弄濕了、葛優拾回來又用風筒吹乾、舒淇受傷的腳底貼了膠布,這種「體貼」很是煞有介事,流露了真正的大男人心理:「嘩,我堂堂男人替你挽鞋,你還不知足?」

而舒淇在片中也實在太性感女神了吧,清晨從海中起身一幕,燃點起的感覺是誘惑,多於憐愛;她的胴體是供男性目光消費,多於表達女性的身體自主。二人明明說了分手,肯定不愛了,舒淇卻主動獻身來一場臨別歡好,彷彿女性對好男人心懷負疚,就只好以自己的身體報答——這種對身體的觀念之陳腐,簡直叫人咋舌。一夕歡好後,葛優把屋子收拾好了又先行離去,留下一張紙條,留下舒淇在屋中悵然。表面上是這男人好到沒話說,但其實這段可以反過來閱讀:借助一個重視愛情而不重視身體、常常茫然失向的現代女性(舒淇),男人(葛優)可以兩全其美,既做照顧型的好男人(收拾屋子),又兼做浪子行逕(歡好後不辭而別,在對方離開自己前先離開對方)!嘩,有冇咁著數呀?一般以女性為主的都巿愛情小品,本來是讓女性寄託自己的夢想或理想人格,但很明顯,本片其實寄託了更多男性的狂想。

不倫不類的Mega Event

電影類型與性別角度的錯亂是不倫不類,但《非II》的不倫不類又何止於此呢?離婚派對、選美、慈善拍賣、「死者」在場的告別式,庸俗之餘也挺「估佢唔到」,它相當自豪地展示了,經歷奧運、世博後的當代中國是「Mega Event之國」,而且它可以搞出超乎你想像的Event,離婚派對和死者在場的告別式,你以為不可能嗎?就搞給你看。

這次Mega Event挑戰傳統的狂妄嘗試,筆者覺得是失敗了。選美和拍賣難看得不值一談,更劣於電視轉播。離婚派對一段,不倫不類之餘也還搞笑,只是因為它逆了「結婚派對」的人情,參與者的情感必定彆扭(離婚者已經無須「一起」接受大家的祝福),拍得再好都不會看得很舒服。告別式一段,突然變了主角的孫紅雷真是盡了九牛二虎之力,想憑他一人演技來製造說服力,但過於拖沓則不免令人生出「還是早點死了吧」的感覺,連拋出倉央嘉措的詩句都顯得虛情假意。告別式的張力本就在於所有人向一個不在場的人說話,那種隔而未斷的奇妙悲傷。生者在場,整件事就完全不是那回事。為什麼導演與編劇假設人可以任意提取生死關口之後的情緒?為什麼未死的孫紅雷的演講,可以取代正常死亡那種「他不能再說話」所引發的哀傷?影片格局是參照經典愛情輕喜劇《四個婚禮一個葬禮》的結構,但《四個婚禮一個葬禮》裡有英式傳統,並因有傳統和正規的參照而突顯了新式人情和幽默。而《非II》則恰恰是少了尊重傳統這部分。

都巿愛情小品最重生活感,可憐的是,Mega Event加上大量植入式廣告,又因贊助商而將重要部分放於三亞豪華酒店做渡假,《非II》有的是揮霍,少的是生活。片中人的生活主要是吃喝及赴Mega Event,大部分角色都有暴發戶的感覺。而電影的美術水平又還沒到可以讓人忘記劇情只看華衣美景的地步。

當有了植入式廣告,電影的收入訴諸廣告而非觀眾感受,可以預見,我等再怎麼罵,《非II》這種拍法的電影還是會繼續出現。不知王朔等文化精英,怎麼看這種持續的墮落。這種文化精英可以在世俗的女性看選美時拋幾句《老子》,但無法挽回這個已完全由權力和金錢主宰的墮落世界。由是我願意想像,孫紅雷之死除了是劇情的催淚設計之外,也是一種掌握財勢的文化精英之死亡欲望:除了犬儒地與時共舞活下去的油滑自我之外,他們心裡還有另一個自我,唯有談及死亡時這個自我才能活過來,死亡對於他們成為了拯救。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