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序
《一般的黑夜一樣黎明——香港六四詩選》共收詩130首,作者64人。緣起是2009年,六四二十週年,《字花》在文化中心外的自由戰士雕像下,搞了一個紀念六四的詩歌音樂朗誦會,有二十位詩人讀詩,從六月三日晚上八點直至六月四日凌晨。出席人次逾三百。該朗誦會的名字就叫「一般的黑夜一樣黎明」,意思是在二十年後重感八九屠城之夜的沉重,「一樣黎明」則是乘節奏之便作一鼓舞。再以此為詩選書名,亦有重召歷史、反省當下、展望未來之意。不公義的黑夜繼續互相抄襲,複印,貼滿了國人的命運——而在維穩日熾、漫延香港的今日,我們應細思「黑夜」的意義,並持守對黎明的期待。
本書分七部分:
「走,走到一九八九」收錄八九期間的直接反應詩作,助讀者回到「現場」。不止是血洗京城的現場,更是無名的個體結集成集體,為理想而決斷行動的,意義龐複的多個現場。
不少詩人是從中國整體的歷史脈絡去思考六四,故有「中國啊中國你要我說甚麼」,以紀錄他們長年的思考、穿越時間的長歌。
民運理想的追求悚然以流血屠城告終,不少人士流亡海外,真相至今未明,而港人在悲痛震驚中亦長期失語,書寫如此心情的章節名為「離散失語」。
「日常碎影.有聲無聲」,記載著詩人們將對八九民運的牽念,交織入彷彿平淡無起伏的生活中。波瀾壯闊的運動,融入日常平淡的生活中;此間的思考與情緒,也築構了超越年代的「六四共同體」,並標誌著港人從支援民運的旁觀角色,轉化為執著的主體。
而「敲問石頭,思念死者」則當是八九後詩人最常書寫的主調,表達對於真相和正義的執著,以及對死者長久的哀思、持續的探問。
八九六四不是一已固封的靜態事件,它仍然延續並轉化為其它的異議主題,各種運動都向六四借力,「異議的歌謠延續」。
傳承八九民運一直是大家念茲在茲的問題,「我們一樣年輕」收錄的是一群年輕的八十後詩人,對於六四的思考。詩歌的想像力與抒情空間,幫助他們進入歷史,尤為值得注意。
這種以主題將詩作歸類的方式,是希望目錄可以讓讀者按圖索驥,令本身可能不熟悉詩歌此一文體的人亦能方便地使用本書。編輯時著重讓作品之間形成對話,冀望詩作安排形成低調的閱讀韻律,不以名聲排序為考慮原則,亦不硬性根據發表年序來安排。當然,詩歌本身的主題經常是多樣的,不少詩歌可以編排到超過一個主題下,亦有作品彷彿不從屬於任何一個主題。如果編排有生硬扭曲之處,全然是編者之過,還望作者和讀者包涵。
本書編者熱烈期待未來出現更完整、更大膽或更適切的編選本,我們願意向未來的編者提供我們手上的資料,歡迎各方隨時聯絡我們。
八九民運期間曾湧現大批相關詩作,單是香港一地所發表的已是數量驚人。而本書編選時,採用詳近略遠原則。當時不少詩作是受到血腥鎮壓的震撼而寫,不過本書對於重現血腥衝擊採節制態度,而更傾向立足於22年所帶來的觀照距離,沉澱並深化意義 。
此前也有關於六四的詩選出版,但年月久遠,當時許多詩人甚至沒有將詩作留稿。以致有作者對我們說,如果不是你問起,我都忘了我曾經寫過……或者這就是22年後出版詩選的意義。不少詩人是長期書寫六四的,這是將六四變成為其生命一部分的持續勞作,值得致敬。從八九民運爆發開始,人們便因為有感而發、有語不能發而寫詩,「六四共同體」一直是「表達的共同體」,它看見所有障礙,並圖以語言和想像超越之。
八九之後,有許多思考者都想著如何將八九民運「本土化」,讓香港轉化成運動的中心。時至今日,港人可以大膽地說,「六四」是香港重要的構成部分,某程度上六四是一件本土事件。而詩選中包括了一些中國詩人的作品,因為他們流亡在外,輾轉來到香港,書寫紀念。其實,定義香港的一個重要成份,就是它容納內地流亡者的開放性。
本書有幾個主題意象,各作者不約而同地書寫,值得注意。一是「廣場」:它是一個關於開放、投入、集體行動、人民、打破邊界的空間意象。二是「維園」:它既日常又詭秘,既平靜又悲傷,給香港的六四詩打上獨一無二的本土色彩。三是「青年」:它不斷變化,鮮明而神奇,賦理想以形狀,牽引行動的能量,時間過去而它並不褪色。四是「母親」:它象徵堅持與愛,感通和溫暖,對立於黑暗。
在編輯本書時,除了考察作者的結集外,編者很倚重兩個資料來源:一是突破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雖然那夜無星》,另外是《九分壹》詩刊1990年出版的七、八期合刊「詩與政治」特輯。我們感謝突破機構及《九分壹》編者允可轉載部分作品。另外我們也將幾種珍貴的、以六四詩歌為主題的書刊之目錄及資料收入附錄,望立此存照、供研究者查考。在版權收集過程中容有疏漏,我們歡迎相關的版權持有人與我們聯絡。此外,劉偉成先生不但提供詩作以及他個人的研究資料,並且捐助出版,我們在此對他表以深切感激。
毋庸多言,六四是一集體傷痕——它的挫折令虛無如霧一樣湧上。本詩選中有不少是憂傷無力的詩,我們認為涉及政治的詩仍然可以是多元且辯證的,憂傷和能量之共生引發,正是六四的弔詭特性。詩的誠實令我們不諱言挫敗,它的沉思與跳躍性質,也使失敗感得以轉化為能量。正是因為我們曾經為六四付出,我們還會繼續付出;而就是寫作者、思考者、行動者,將六四轉化為本土運動所可援引的重要證詞。在黑夜與黎明之間的深淵,相信人們還會繼續寫下去,並在深淵底部,看見了世界之結構,同行者熟悉的手勢,以及自己陌生的臉容。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