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8/2011

劉心武續紅樓夢

(刊於五月二十七日經濟日報讀書版)

續紅樓夢的現代傷痕


小時候迷《紅樓夢》,也看過不少續書。但誰及曹公高才,連高鶚都顯得古肅,古時續書更多是難看,作者一般都會讓寶黛在死後重逢,在太虛幻境或天上,給予賈家、十二釵富貴團圓、寶玉左擁右抱的「大團圓結局」。古人不諳悲劇之美。在這個意義上,劉心武續《紅樓夢》起碼是以現代視角勝了一籌。

劉心武出版多本紅學研究揭秘書籍後,終於出版了《劉心武續寫紅樓夢》(下稱《劉續》)。此書建基於紅學研究,特別之處是自八十一回開始續寫,也就是說劉心武挑戰的其實是高鶚:誰都比不上曹雪芹,但我劉心武總該比得上高鶚!穿越二百多年時光,重新塗抹《紅樓夢》文本的邊界,不知怎的我覺得這續寫有點現代人的狂妄——誰知還有人建議劉心武應全用現代漢語寫作,真叫人無語,我想起國內版《倩女幽魂》強把小倩由鬼魂改為狐精(那不如改名「倩女幽狐」一乾二淨),當代國人其實不太懂得尊重歷史和欣賞過去。

現在相信,高鶚續書不全是高氏自把自為,部分是整理曹雪芹殘稿而成,但全體看來就是看得不過癮,例如高本第八十九回寫黛玉戴「赤金匾簪」就曾被張愛玲批評「刺目」,說曹氏筆下的黛玉斷不會戴如此惡俗首飾云云。高本最後讓寶玉得功名、賈家恢復富貴,更被指大壞曹氏原作「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的精神。而劉心武也是在曹雪芹殘稿的基礎上續寫,這個經西方洗禮的現代人,則當然保留了悲劇結局,也沒有高鶚續書的迂腐氣。另一方面,劉心武也讓人物對話保留了許多俚語,以地方特色掩蓋時代差異,但人物鄉野氣就重了。

高鶚續寫的《紅樓》一百二十回,但劉心武續寫的版本只有一百零八回,節奏之快幾乎以為是《水滸傳》。劉氏多用對話推動情節,內心獨白與人物營造不多,經常一回幹掉兩個角色(整齊得像《封神榜》,書中最後還真的有個「情榜」!),幾乎是性急的。這種「劇集時間觀」容不下多少草蛇灰線,最為劇集化的還是趙姨娘欲以慢性毒殺黛玉來謀害寶玉。《劉續》鳳姐線營造最曲折用力;黛玉則突然由「心較比干多一竅」的一代多心女,變成一個平板空洞的「象徵」,不知是否過去的「紅學」把黛玉意識型態化得太厲害,劉氏要把黛玉削回成一個純粹的愛情對象?這好像有點《山楂樹之戀》味道……用現代筆法寫成的黛玉沉湖而死一段,比不上高本「焚稿斷癡情」的動人,卻令人想起,三反五反、文革時期不堪折辱投湖而死的一眾文人。劉心武畢竟是傷痕文學作家。



4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近幾次返大陸,到古村遊玩,偶爾參觀一些名人故居,家宅大廳四壁嵌著的木雕因文革而遭受刑毀,激死你之處在於,成幅爆爛還可以跟行刑者說聲多謝,但凡有頭目者都一律刮走。於是鬥氣,立前良久細心上下左右逡巡,心裡暗自念了駛唔駛禁徹底呀,求撚其向隊長交差便算?原來發覺無一幸免,點解可以如此細緻地搞破坏而非創造?嘩,突然心裡寒氣襲身,跟自已說以後不再觀看這些故居了。

dbdb

Anonymous said...

我記得劉說到林的結局時頗有義憤:「是沉湖,不是跳湖!」依據的線索是林和史湘雲中秋吟對的一句「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既然是一語成讖,林就應該在同一個地方死,連尸首都打撈不到,只留一套衣服。這不及高鶚寫「林黛玉生不同人,死不同鬼,無魂無魄,何處尋訪?」來得以簡馭繁。劉版稍嫌神怪,驚擾了「平常」人世。就像新版《紅樓夢》劇集之化妝最致命處,也是脫離了「平常」。曹底子裏如何翻江倒海,只是不驚擾常人世界,不失為對人世的看重。

mille said...

國內版《倩女幽魂》強把小倩由鬼魂改為狐精

是因为直接说鬼魂,过不了审

TSW,或鄧小樺 said...

中國大陸久經變亂,很難真正的回到「日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