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了浸大人文與創作系辦的「為人文創作」講座,我和黃耀明、梁國雄任嘉賓,主持是文潔華博士和周耀輝博士。有幸和重量級嘉賓同場,談得非常盡興愉快,互相之間的對話交流令人回味再三,相信亦不負當日出席的同學。
大學中的思考絕不自困於象牙塔,它只是會比日常生活中更為深入與獨立,參照更多學術與歷史的脈絡。難得是這次討論會特地找來大學以外的人,而且多在其生活層面進行抗爭。明哥近來的演唱會、參與遊行集會,帶動演藝界風氣,推動反國教等抗爭,他在席上侃侃而談,完全顯現他作為一個artist(超越「藝人」)的自覺與修為,不是跟場合隨便講兩句的水平,是有長時間的培養。長毛更fit,簡直是魅力四射,從俄國的文藝政治鬥爭談到性在人類史上的抑壓,肚裡墨水洋洋未盡,本來這不是屬於他的場合,群眾卻慢慢被他折服,會後找他拍照的人和找明哥的幾乎一樣多。傳說中選舉時零宣傳六萬票就自動湧向他,一點無虛。
人文學科、創意及專業寫作,在香港這樣的商業社會,往往會換來質疑:咁即係乜?經歷多年生活,我想人文學(humanities)是一種複合的生活及思考,它不是向任何範疇的孤注投入,而是長期的知識與關懷之辯證。這是一個創作和關懷社會前所未有地廉價和容易的年代,我們更要記取人文科學的複雜,它帶領我們向更高目標永無止盡地追尋。
會後我們感嘆,城巿裡雖然日日有許多有意義的討論,但傳媒對於討論會都沒有興趣,連文化傳媒都不再參加各式討論會了,遑論報導內容。周耀輝忍不住說,在荷蘭,報紙每周會有一個專欄,將當周通過的博士論文作一個簡單報告,讓知識與社會互動連結。歐洲真是夢幻地好,而我們要相信、要耕耘本土人文風氣,直至夢境成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