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2007

本週斑駁日常

本週斑駁日常追趕時事,於是貼在這裡。星期六(即今日)的照片裡,是我和謝某未經約定而同款的timberland拖鞋。在捍衛學術及創作自由集會裡,二人也未經約定穿上一樣的鞋子。


1. Ticklish

不能上網、網名被取、文章被盜的日子,我在家裡背著窗,寫柳公權的神策將軍碑。黃子平先生鼓勵道:「好啊,寫書法的人都長壽,書法講究『書與人俱老』。」我頓時面如死灰:「好可怕。」這算是朽木不可雕也罷。

上次結果自己的網誌,出於朋友的逼問,一週內重開,被小西譏笑為意志不夠堅定。這次略為長進,兩週後重開,新取網名ticklish。齊澤克以精神分析進路論述左翼基進哲學觀點的磚頭書,叫「The Ticklish Subject」。ticklish這個字的意思比我想像中更好:1.易被冒犯,神經過敏;2.棘手,難處理的;3.怕癢。「怕癢」這個解釋令人安心,一個愛好攻擊者的弱點是令他人安心的。我不怕癢,但遍身都是弱點。從來都任人譏笑。

(查字典然後把所有字義都包納進去,是一種擾亂性的行為吧。典範對我而言,總是擾亂性的。知識的豐富性總是擾亂原有路徑。)

結果還是被世界騎刼,挾持著上了馬車——馬蹄得得顛簸之際還忽地作恍然大悟狀:誰要來挾持你?你有何價值需被挾持?以為自己被挾持,實際是否哄騙自己的把戲:先設有個世界的舞台,再推論自己存在?詹明信說:「意識型態就是我們在世界之中存在。」

2.易遭冒犯

中大學生報的情色版,以粵語撰寫超出刻板想像的性問卷,被指低俗——那種遊戲的語調,似乎冒犯了許多人,讓人感覺不安。

根據網絡的「成份檢測」,我的其中一種成份是「易遭冒犯,難以取悅」。確實我是易遭冒犯的:建基於平等相處的倫理,以邏輯和解構主義眼光審視大部份話語(包括警告字句),同情弱勢而懷疑權威,儘量傾向公理和正義並力求表裡如一——遇有傾軋這些原則的人事,會大動肝火,一道熱氣從脊椎騰起,時以性命相搏;對方若表現得defensive,或想含糊其詞蒙混過去故作有禮,我更窮追不捨。

捍衛原則不算易遭冒犯。但上述的追擊傾向,可稱是易遭冒犯的表現。在對立裡的壓力令人窒息,人人都傾向息事寧人,但在以妥協換取喘息空間之前,我總想仔細盤點,所妥協的是否自己真的可以接受。傾向保留理性與感性的怪癖,不過是因為,覺得出來宣稱一種與人不同的易遭冒犯,可向世界證明人類不是一式一樣。

易遭冒犯,但不太懂一般投訴手段。那些喜歡投訴的人,大概也是易遭冒犯的?但我懷疑,在真正面面相覻的對立裡,他們又會傾向表示息事寧人。正如中大校方,紀律委員會數小時之內向學生報發出禁制出版的警告信,但另一邊廂不斷散發息事寧人的訊息。這種精神分裂之所以能存在,是因為我們找不到讓對立兩方面面相覻的平等結構。

3. 與溫柔同行

「溫柔敦厚詩教也」。這句教訓成日為經典,經典挾有權力,是以挑戰經典的反叛姿態成為創作之所依。孔子刪詩也許是文藝審查的雛型。據說儒家難免幫助統治。

我的學士論文研究游靜作品,接近完成時她推出新詩集《不可能的家》,一度令我手足無措。於是論文不及涵括:游靜的某些作品裡刻意「斥罵」,拒絕了溫柔高雅的朦朧面紗。這種語言的取向有香港以外的西方非經典非中心文學脈絡,也對著香港文學歷來的潛在取向發話:香港文學對「直接」的批判,比較嚴苛。這是反對50年代以來的中共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藝觀——即一種冷戰思維的遺跡,卻依然存活。

研究時我從未嘗試去接觸游靜。後來我助她籌款,募捐時別人譏諷「我出書也要你捐款行不行?」我答:「如果你的作品能說服我為你的出版戮力爭取,我會。」中大學生報論壇裡,游靜質問傳媒、影視處、中大三方,無人可攫其鋒。看見她的尖銳,總是讓我慶幸論文題目的選擇。

孔子當時,不曾借助建制力量。這名頑皮老人的孤獨一如,到今日許多教授儒家思想的學者,在顛倒的世道裡,站到了拜金犬儒的權力建制之對立面。權力移位世態飄浮,但我們始終還是過於認真的讀者。我以我全部的閱讀履歷發誓:如果我們都是認真的讀者,中大學生報被評二級的事件就不會發生。

4 comments:

黃世澤 Martin Oei said...

說起柳公權的神策將軍碑,小時候父親給我們三兄弟練的,也是神策碑的字,還有歐陽詢的拓碑。練書法是好的,縱使小弟的字仍然夠不知所謂,尤其毛筆字,鋼筆字顯出我圓滑的本相。

TSW,或鄧小樺 said...

martin
我其實都真係想勸下人,不要亂同人吵架,反應不用太大,也不要太常動用太極端的手段。

TSW,或鄧小樺 said...

「勸下人」,我係指「勸下你」。

黃世澤 Martin Oei said...

謝謝勸告,香港膠人多,才會令人火氣上升,我已經在學習用間接路線,免得與膠人、抽水哥硬碰,傷元氣,畢竟已不年輕。而且亦不用對著膠人,也動輒用核彈。

不是生活在一個充斥膠的年代,要平淡而有意義地生活是可以追求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