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疵鞋》:甜美.憂傷.安慰
在中學教書的時候,我總是向學生們推廌江康泉的《瑕疵鞋》。《瑕疵鞋》是江記出版的第一本漫畫,也可以說是它是一本童話。童話,據說總是適合孩子們讀的。
然而我還要說,《瑕疵鞋》的世界不是美麗完滿的童話世界,它裡面處處是遺憾、死亡還有,我會說,憤怒,被遺落者的憤怒——雖然江記的畫那麼甜美。〈花〉裡的探長終日注視一張海報,參詳某個不可知又不被理會的秘密;直至世界末日,它終於知道「凶首」就是——在它說出答案之前,地球著火了,最後一刻所有人都看見「凶首」在天空飛過。探長的臉在空白的火中隱沒,我總是在那張沒有五官的大黑圓臉上,看到執著於思考者對徒勞的無可奈何的憤怒。
在《瑕疵鞋》裡,配角有著重要的位置。作者似乎總是關心,美滿的故事裡有沒有被留下的人?人魚公主準備自殺,與小貓麼縻一起跳下樓去,公主當然被白馬王子救起,摔死的小貓則被踏在圖畫的底層。這世上公主彷彿不少,而且她們總是獲救。另一位被變成鋼琴的公主經歷重重波折,終於被一位懂得彈鋼琴的王子解除魔咒,二人「幸福快樂的生活下去」。然而這個甜蜜的故事是由被留下的琴凳流傳下來的,它本是公主的弟弟,同樣被施了魔咒。故事裡並未提到它的解咒方法,彷彿它註定就是一個不被拯救的說故事人。故事愈浪漫甜美,它的陰影部分就愈令人低迴——而童話的說故事者也許就是那陰影部分,因為經流傳而得的童話,往往沒有作者的個人位置。
這樣的一本書,會有人說,應該是給大人讀的。孩子的世界應該是完美和理想的?我會說,在今日紛亂擠迫的世界裡,挫折與創傷是不可避免的:學業、失戀、紛爭、嘲弄、溝通失敗——如何讓一個每日受到街坊嘲笑的band 3學生相信,有日他/她會是萬人羨慕的角色?現在與成人與兒童劃開的界限很大程度上是隨意的,大概很少人的成長真的完全合乎法例所定的標準。我們是在很小很小的時候,就發現自己永遠不可能是公主或者王子。是各種過於美滿的兒童讀物,令我們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厭世。如果《玻璃鞋》過於耳熟能詳而再不能安慰我們,那麼也許安慰是來自一種洞悉哀傷的溫柔聲音。像《瑕疵鞋》裡的〈鬆餅〉,六歲的小塊的死亡與不能實現的願望是真的,而赴死的漫長路程中朋友與老師的溫柔,以及擔當毒藥角色的鬆餅前所未有的美味,也是真的。在死亡情節的引領下,我們會被《瑕疵鞋》裡一再出現的「重生」情節感動:惟有清楚知道奇蹟之不可能,奇蹟才獲得其巨大的力量。
如果要我補充什麼的話,我會說,以上所舉並非《瑕疵鞋》裡我最喜歡的故事之全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