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9/2006

原來父親節

(那就貼一篇被打回頭的母親節文章吧。)

母親節又到,宣傳趁節日報答母親與指責母親節已經形式化、我門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孝順母親、而非只倚賴母親節的論述都會在這天潮湧而出。這兩種姿態都急於表現對「母親」存在的敏感。

豐乳肥臀的堅強

是什麼令我們對「母親」失去敏感和感動?或許是形式化和俗套的泛濫。我在某大學圖書館借得莫言的《豐乳肥臀》,扉頁已有讀者的眉批:「這樣寫是對母親的莫大侮辱!……」這樣的激動是令人失笑的:以豐乳肥臀的強烈性徵去概括母親、真有那麼大不敬嗎?《豐》中的上官魯氏堪稱「大地之母」:從抗日年間到九十年代,從女性受虐的封建時代到慾望失衡的拜金年代,穿越各種殘酷的蹂躪,悲情的托孤,上官魯氏把八個女兒(及其後代)和獨子上官金童拉扯大,並看著女兒們在時代傳奇和悲劇裡一一死去,懦弱的兒子始終是個斷不了奶的戀母狂,以吸吮她帶血的乳汁規避煩惱;分崩離析的大地上浪奔浪流,只有瞎了的上官魯氏屹立見證——這樣一位堅強的母親之身影,為何不可以是豐乳肥臀的呢?誰還以為「堅強」必然是男性化的?如果我們不能面對被莫言式「披頭散髮」的文體所放大的,上官魯氏所遭遇的各種血肉模糊玉體橫陳的極端奇情遭遇,那麼我們也許亦無法真正面對母親在廚房裡宰殺鮮魚、為生雞放血的日常殘酷;那麼所謂感恩,亦不過虛與委蛇。

活潑.銳利.自尊:孤寂的易家蘭

艱難的母親上官魯氏,有一個比較活潑的原型,即加西亞.馬奎斯《百年孤寂》裡的易家蘭。同樣作為神奇美麗的馬康多村的開山始祖,易家蘭的丈夫老邦迪亞很早便已發瘋死去,而易家蘭活過了全書五份之四的篇幅;因為她死時記得她的人大半都不在人間,所以無法確認她的真實年齡。易家蘭始終表現出明朗的活力,她懂得做各式的小動物糖果餅乾,直至老到失明,仍然說「人不能這樣消極地活著」,力主打開門、整理屋子、殺蟲除蟻,抵擋一切毀滅的晦氣。這是女性對細節和整理的信仰,母親們甚至持之以對抗命運。

易家蘭是細緻而強悍的:在孫兒阿克迪亞狂妄地為馬康多進行極權軍事管治的時候,易家蘭以一條塗有松脂油的皮鞭打他,而後來又以身體護衛著阿克迪亞,免他被敵對軍隊抓去。一次又一次的橫衝直撞中,這位家庭主婦僅以其作為養育者的立場出發,從未畏懼過她面對的槍枝,實該獲得「天安門母親的玫瑰」。[1]老來的易家蘭仍不認輸,不肯向人承認失明,只用心默記東西的距離和人們活動的習慣,從記憶裡看出所有的景物,甚至能找到全家人翻箱倒籠遍尋不獲的失物,也可以一下子就說出全家去年花了多少錢:「但是她老來寂寞,在檢視家中極細小的事情時,以她極為銳利的眼光,仍然發現以前在中未曾發現過的真相,而且一眼就可以看清。」如此的銳利,如此的孤寂,或者是一種啟示:假如我們(有時)不敢靠近母親,是因為我們不能面對母親所擁有的,我們自己種種的最細微的歷史。

老來尋母:香港詩人書寫母親

「母親」總讓我們聯想起孩童年代,彷彿必定是年輕人的題目。但此刻讓我一下子便聯想到的,卻是幾位香港詩壇前輩的作品。關夢南在其詩集中幾首寫母親病逝的作品如〈寢不語〉等,早已廣被傳頌;日前《秋螢詩刊》刊出關氏新作,寫掃墓之後竹風輕送,詩人與亡母心領神會,自覺在母親蔭護之下,輕淡沉潛。去年今日,飲江在明報刊出〈一首母親瑪利亞賴斯小姐之歌〉,幽默之餘亦是一貫飲江式的哀愁。詩人這樣描述母親所肩負的重責:「上帝降臨前對她這樣說/『之前我唔會同你講/之後都唔會/但當你按那掣之後/你唔好話上帝呀 我當時唔知道/縱使我現在證明/你確實唔知道』」賴斯小姐手上待按的許是琴鍵,啟動生命樂章美妙又平凡,如容祖兒〈明日恩典〉;亦可能是發射原子彈的毀滅爆炸之掣。母親背負孩子生命的責任、為孩子未知的未來負上全責,是全然的孤獨,只有遺棄人類的上帝知道。而崑南最近在詩會上朗誦過的詩中寫道,詩人對母親的辛勞的報答是——下世願意懷胎十月,去體受母親所背負的,兒子所永遠不能真正「知道」的苦勞。

冰心式母愛的經典象徵是「大荷葉為小紅蓮遮風擋雨」(其實荷與蓮是兩種不同的植物呢)。而我們不禁要說,到今日要深刻地體會和表現母親的偉大,不是強調自身的弱小,而是像上述三位詩人一樣以自身的生命厚度,寫出生命的重量感,才能折射出母親在我們生命中之不可或缺。換言之,我們必須真正檢視自己的生命,才會懂得深深擁抱母親。

從麥太兜兜到應台媽媽

最勇於為母親日常的精打細算、街市智慧作辯護的,應是謝立文的麥太系列。麥太面兇心慈,講到尾乜都係為頭家為個仔,現下應算是香港師奶代言人。想我當年看《微小小說》的〈馬爾代夫〉也感動莫名:麥太為了慰勞大病初癒的麥兜,與麥兜到馬爾代夫玩——其實貧困的單親家庭只能到山頂。回家當晚麥太赫然發現,學校週末的旅行就是去山頂!她感到被趕絕,她只想為麥兜保留一個夢,為自己保留卑微的自尊。

這本來是真切的感情、美好的願望。但,年前本地著名博客熊一豆
http://hungonebean.blogspot.com/2005_09_01_hungonebean_archive.html)曾就迪士尼問題與家長筆戰,其中有家長堅持「只想給孩子最好的東西」、「我是家長我懂得什麼是最好」,而對迪士尼的虛偽負面視如不見,又不禁令人嘆息。正正是因為母親的感情無上珍貴,才更不應讓它被全球化、商品化騎劫。如果麥太的馬爾代夫必然會接近迪士尼,那麼我們實在應該請出另一位大眾母親書寫來擋駕:那就是,龍應台女士的《孩子你慢慢來》。母親無條件的愛、保護孩子夢想的願望,與知性、理性之判斷和選擇,當然應該是共融的。溫柔的呵護應該帶領我們面對現實。



[1] 「天安門母親運動」今年有「玫瑰呼喚」,詳情請見網頁:www.tmc-hk.org
後記:快點復活啊熊一豆!!不要死啊!!

6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食環處
E05 蘋果日報
2006-06-19
《蘋果日報》徵文比賽

課室裏一張張飄來飄往的小字條,滿載童年的歡笑;是枱底下文筆青澀可笑的情書,帶出了無數的少女心事;沒有暖心的家書或電郵作心靈雞湯,遠在異地又如何活得過……是文字,讓我們的回憶更充實。不是驚世駭俗的創作,不會刻骨銘心?不是巴金白先勇,就寫不出動人的文章?說笑吧!參加《蘋果日報》徵文比賽,不是說笑的,你,寄了沒有?

組別:

小說組:限一萬字以內。

散文組:限一千字以內。

獎品:

小說組:冠軍獎金8,000元;亞軍5,000元;季軍3,000元

散文組:冠軍獎金5,000元;亞軍3,000元;季軍2,000元

得獎作品將會在《蘋果日報》內刊登

評審團:

主席:董橋先生(《蘋果日報》社長)

嘉賓評審:童元方教授(中文大學繙譯系副教授)

李歐梵教授(中文大學人文學科講座教授)

劉紹銘教授(嶺南大學榮休教授)

李怡先生(專欄作家)

(排名不分先後)

參加辦法:請把作品連同姓名、年齡、聯絡電話,寄將軍澳工業邨西駿盈街8號《蘋果日報》副刊「徵文比賽」收或電郵至supplement@appledaily.com。截止日期2006年7月15日。

LEE CL said...

小樺,這篇可以轉貼在Inmedia 的學問欄嗎?

TSW,或鄧小樺 said...

學問?!你玩我咩李智良!
貼在「消閒」就差不多。
不知幾咁消閒呀我。咪搞錯!

LEE CL said...

唔係喎,當是一篇有關母親形象的書評,得喎

LEE CL said...

而且依家就係俾個欄名框死晒,咩都郁吾到。

Anonymous said...

活過來了,又。

面對面了與扁平而透明,接著,(被)穿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