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5/2005

仰望生長

——序培僑中學文集《首完整映》

《首完整映》的編輯概念是「舞台與扮演」。登上舞台扮演角色意味著「成為他人」,而我想這種自我疏離代表著雛形的「反觀自省」,某種文學性的經營於焉得以生長。我想大家都能感受到《首完整映》裡面年輕、躍動的創意,同學們那種表達和構思的慾望——不甘於平庸。我常常想,如果我們的中學生都能如此主動和勇於嘗試,我們的社會應該會有更多的活力和可能。

《首完整映》(書名意念來自陳滅〈我剪紙城〉等一系列詩作,在這裡向陳滅致謝)的編輯工作,包括概念、篩選、編排、間頁文字寫作,完全是由培僑中學的同學自己執行的。編輯是一種需要創意和溝通能力的工作,大家需要向他人解釋自己的想法、作集體決定——編輯小組在過程中付出的心力,當不下於撰寫作品。希望在過程中的得著會在同學們未來的生命裡發揮作用,因為我們的社會同時需要著創意和溝通。

***

《首完整映》這個書名所玩的拆字遊戲,表達出它自比為一場並不完整的初次登場(「首映」已經被拆開、分解了)。就水準而言,《首完整映》整體當然還是帶著學習式的青澀。作者包括中一至中六的學生,有些作品是我設定的習作,有些是同學私下的嘗試,有些是平日作文課的成果。而其實,有些作品已經擁有令人訝異的光芒。就某個抽象的角度來說,文學永不是完整的,它一直是種生長和流動的過程。

我願意看見同學有更大的寫作慾望,及嘗試的勇氣。嘗試是對自我的開拓,而表達涉及對自我的重視,我們認為我們的話有著某種意義,便會對他人發聲。由此看來,寫作不妨被視為對自尊的基礎體驗,透過寫作我們感到自己存在,繼續尋找存在。寫作可以像是給自己設計遊戲,不妨為自己設計一些規則;如果有心經營,就算是日記都可以不落俗套——別人想看你的日記,不是為了知道你的私隱,而是覺得你寫得好看——想像一下,這多麼厲害,及快樂。

有些同學的作品落選——我想說的是,同學不需為此過於失望,不妨反過來精明地思考一下自己有何不足。我想,創作的世界強調自由,但經常對看起來過於熟悉、過於簡單的東西傾向苛刻,換言之這是有關獨特性和含蓄性的問題。甚至,更麻煩的問題或許是,如何在掙脫交功課般流水作業的同時,又能對良莠不齊的流行文化有所過濾?雖然我並沒有參與篩選工作,但我想這是落選的同學和入選的同學,都需要持續地注意的問題。

***

這寫作班的導師總是裙拉褲甩地跑進課室,講很多的笑話和趣聞,讓同學們看許多對他們現在而言可能還是比較艱澀的作品。這寫作班導師所最感動的,是看到同學們經過思考後,慢慢點頭的動作,因為那畫面標誌著耐性。

我與許多朋友都會教中學的寫作班。我們常會問自己,寫作班是為了什麼,寫作是為了什麼。也許會打破一些庸俗的夢想——我自己認為,寫作班並不止是為了培養作家,寫作並不止是為了得到「作家」這個含混不明的身分。寫作是讓我們進入文學那繁複、流動、豐富而且相對自由的世界,從一些與平日迥異的角度去審視和思考週遭世界、生活人事,表達一些可能平時較少機會表達的想法,開發本來我們並不擁有的眼光,把看來天淵之別的東西放在一起,讓平時被摒除的話語鏗鏘吐出。在香港這時時難免顯得單元、階層割裂日漸嚴重的社會裡,文學所指向的開放性,也許是一種有效的藥劑——它也許是慢性的,潛移默化式的,不能急於收穫,類似中醫(或者《大長今》啦)所提倡的食療。

所以,就算同學們將來未必從事寫作,我亦企望你們對各種(嚴肅)文學作品的閱讀不會間斷。我企望你們在各種崗位之上都成為一個不盲目、願意表達自己的人,讓我們的社會可以更美麗一點。

***

有一課我們到灣仔遊街。我們平時逛街,都是以一種「購買者」的眼光去看身邊事物的,即是,只看想買的東西,其他的不屑一顧。希望大家遊街時放下這種購物眼光,然後便會在街道上「發現」一些微妙的東西。這些東西未必擁有很高市場價值,未必對我們有「利」,卻可以告訴我們很多事情。同學們需要學習持有這種眼光,我也需要。

那天一直下著綿綿的雨。我們走過玩具街、灣仔街市、石水渠街,在風雨中仰望老舊的樓房擠身於有玻璃幕牆的高廈中。那些大小不一的舊式信箱,狹窄的木梯,髹綠漆的木門,跌打招牌和堆滿鐵塊的舊車行,安靜而有尊嚴地看著我們,訴說無數生命。我們也安靜如貓。在喜帖街,我向同學解釋,這裡本來是萬紫千紅的,每個櫥窗都有精美印製的世俗溫熱——雖然現在全都下了鐵閘,外釘一塊「此乃市區重建局物業」的大白膠牌。都已人去樓空,舊樓的窗玻璃上用黃色膠紙打了無數交叉,好像在否定著曾在那裡發生和存在的一切事物。春天的雨傾向柔和。它本該是令事物生長的。它本不該讓那些殘酷的否定變得和緩。

當日恰逢一群國際和本地藝術家舉辦「現場灣仔」展覽,一整座待拆的唐樓變成展覽館。我們逐層看,上到最頂處的天台:它被裝飾成花園,放著幾畦紫羅蘭和炮仗花、寬大的藤椅和精緻的小圓桌,掛著七彩燈泡,豎起了指向各藝術家自己國家的標誌。製作的藝術家說他想建一個空中綠洲,維持兩星期。藝術與教育常常都只像相遇,有著冷暖自知的過程,很快完結,但並不真正結束。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