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2006

一次過一次過一次過

糊口糊口糊口!(尖叫)

文明單位

1. 手製雜誌
嘉賓:關夢南

2. 施政報告.文化藝術(遠景?)
嘉賓:黎健強

延伸閱讀:柔光優影(連續幾篇)


Xanga:花園.部落.籠子

有中學揚言要禁止學生寫blog,以防學生在網上散播對學校不利之言論。急於審查又昧於網絡狀況的人沒能分清:其實那個挑動學校神經的網絡平台,應該是xanga。根據今年2月美國一項調查,xanga的註冊用戶數量為全球第二,有4500萬,重點市場為青少年階層。據稱,香港現為xanga主要市場之一,在中、大學生群中尤受歡迎。

註冊用戶數量高企,與xanga要求使用者註冊才能留言不無關係;儘管這導致xanga的註冊用戶與實際用戶之間存在差距,但這「篤」出來的數就代表著某種市場佔有率。「註冊才能留言」,是地地道道的商業考慮。而由此發展出來的種種配套,就塑造了某種「xanga性格」。

牽起熟悉的手圍個圈

「註冊才能留言」設置小小藩籬、留下身份的尾巴,以免留言者無限貪口爽、將網主萬箭穿心。此外,網主還可作私人張貼(private post),指定某些文章只給特定的幾個讀者觀看;再加上可以設置xanga lock——即只讓xanga用戶進入——xanga所表示的平台風格,是有籬笆的私人花園。

私人性的另一面,是追求儘量方便地與親近的人連結。Xanga在這方面的用心,讓這個被譏為「連college 學生assignment也不如的系統」,成為香港年晚煎堆。Xanga的登錄(subscription,俗稱sub)功能,讓你可以更方便地檢閱所你sub者的更新。現在見證友誼的儀式是一句話:「你sub左我未牙?」

此外,在Xanga可以設置blogring,讓有相同興趣的人加入。有些blogring看來非常吸引,如「narcissan」(自戀者)、「I'm not an Alcoholic. I just like being drunk.」,但在香港最受歡迎的,還是以學校、班級為單位的blogring

不同的夢,一樣的籠子

Xanga版面只有日期而不設標題,已經暗示了日記性質。以傳統的版面設計而言,一行不超過30字的欄寬更利於專注而迅速的閱讀;而xanga一般設定的欄寛都比較大,則大段書寫的長文,需要讀者更大的耐性——因此在xanga裡寫分行的短句會更悅目、親炙讀者、合乎經濟效益。跳躍、零碎、個人中心的隨感風格是xanga使用者的集體傾向。用戶的個人生活、情感瑣語,往往都以某個圈子(朋友、同學)為對象。那些「努力~」「支持你!」的超短回應,在旁人眼中千篇一律,在網主眼中溫暖貼心。

有網友認為,xanga的私密限制有違「blog」面向公眾的精神,xanga不應再自稱weblog。但若更宏觀地看,在網絡世界的確打破了空間的阻隔之後,至今我們其實並未得償無界限的地球村之夢想,而是得到了無數有著特定的內部規則、分隔而互不往來的小部落,其中的人各自夢見著完全不同的世界。Xanga的情況或者更為詭異:那些不相往來的部落的內容、形式,卻驚人地相近而平面。

(私密總要生長於某種易被商業操控的方式裡——作為一個blogger,我始終不相信這話。)

Rheingold指出,我們愈來愈需要虛擬社群(virtual community),是因為在真實生活中,非正式的公共空間(informal public space)已逐漸消失。在非正式公共空間裡,到時到候會有同樣的人聚集,純粹吹水談天休閒hea下。學校本為青少年發展人際網絡的關鍵地點,學生卻要另在虛擬空間講無聊是非、吐日常苦水;或許,學生對「校園」的想像已經逐漸由一個公園般自由的半公共空間,變成容不下任何脫軌的囚籠。

延伸閱讀:

1. Howard Rheingold, The Virtual Community. Online version:

2. V!cXanga已經變成香港人專用blog(?)-o-sphere了,見其網站「貓貓夜未眠」

原載星期日明報(15.10),另參見楚「下線放小息」:〈有xanga的請舉手!〉



經驗證明,寫blog係爽d。

8 comments:

Dead Cat said...

反對煲呔曾何肥豬的演藝霸權. 佢地當文學和*當*代*視藝(唔係印象派)係死ge

佢地唔知做野係要地方的.我家陣學人畫畫,唔係有錢仔,冇錢租studio. 家陣d租bang bang升,租緊工廠來做作品的人遲d可能租唔起la... 教我如何在阿妹房溝油、在飯台上鋸木...

唔無倫次 tim...遲d喺自己blog度講過...

Anonymous said...

原來是為了體驗,我早2個鐘還在奇怪,怎麼你忽然開了xanga

TSW,或鄧小樺 said...

DEAD CAT:其實很明顯,除了是否賺錢之外,誰能讓煲呔和何肥記在腦中成為「文化藝術的一部分」,就是嘈呀。要大大聲嘈佢、鬧佢,他們才知道「呀香港有逾千個表演團體、每年上演逾萬場表演」……

至於工廈,我想還可以有兩三年玩下。這個轉型不是說轉就轉。

劉某:我開xanga是因為要和學生連繫。

我覺得,寫blog比寫大部分的報紙文都爽啊。

Anonymous said...

可否告知專欄何處尋,我眼睛瞪的快瞎了,謝謝。

Anonymous said...

WAYLIM

可以按圖放大啊。print screen就是這樣粗糙,不好意思。
我的專欄是www.am730hk.com
但日期很不穩定(我現在又欠稿了),這兩篇是9月18日和10月5日的,在很後很後的730視角。有很多作者都比我寫得更有意思,偶然看看也不錯啊。

Anonymous said...

如果原圖像素太低,再怎麼放大也沒得醫XD

那報章後來循著標題找到了,但排版未免太有趣了點,已進入迷宮化狀態....

TSW,或鄧小樺 said...

這就是香港報章啊……我們與蘋果日報相處十幾年了……這份am730還是香港幾份免費報章裡(據說)最受歡迎的,因為排版風格年輕,也可以看得出是花了特別多的錢在設計方面。

Lynn Memories said...

可否告知專欄何處尋,我眼睛瞪的快瞎了,謝謝。